2017年4月18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37期(总第3054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荣县:城乡孩子同享优质教育
《教育导报》2017年第37期(总第3054期) 导报二版
“我们和城里的学生一样,也有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我爱看书,每周四下午,都要到学校图书室看个痛快。我还喜欢手工制作,最喜欢用废旧物品制作各种有趣的东西,我们的手工制作社团经常代表学校到县里、市里参加比赛拿奖,真是件高兴事。”这是荣县来牟镇来牟学校五年级学生作文里的一段话。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教师素质,缩小学校、城乡、区域间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这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近年来,荣县坚持教育问题优先研究、财政投入优先保障,建立起教育规划优先、投入优先、配置优先的工作机制。“十二五”期间,荣县教育经费支出高达25 .4亿元,完成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初中工程”、教师公租房等项目123个。

教育优先

让每所学校都美丽

红绿相间的塑胶跑道、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应有尽有的多功能教室、内涵丰富的校史墙……作为乡镇学校,长山镇中心小学的硬件设施一点都不比县城学校差。荣县地处川南,是丘陵农业大县,辖27个乡镇,总人口70万。2015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5 .55亿元,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属不易。

为了更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让家门口每一所学校都美丽,荣县建立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监督和问责机制,下发《关于实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问责的通知》,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为民办实事和绩效考评内容,借助绩效考评的强大推动力,促使各相关单位、部门将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同时,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地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并尽最大能力加大投入。

“十二五”期间,荣县的城市教育附加费、地方教育附加费足额征收并全部用于教育,同时认真执行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教育的政策。“全县所有学校、校点‘一校一规划’升级打造,所有教学点配备实验室和图书室,普教仪器装备达到标准,教学楼内外全部翻新美化,跑道、校道及活动场所均硬化。”荣县教育局局长易敬水说,荣县办学条件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办学条件、办学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素质提升

让每位教师都精彩

荣县通过建立强化教师培训、校际间交流及专业学科教师支教走教、“特岗教师”招聘等,不断提高教师能力和水平,致力打造一支素质过硬、业务精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在此基础上,荣县组织全县老师走出去增长见识,通过参加博览会、观摩农业基地等,开拓视野,丰富阅历。

2015年成都西博会,荣县组织全县70名物理、化学、生物、科学等学科老师前往参观。在农业展区,滴了营养液的南瓜长到了300多斤,让老师们直呼“大开眼界”。很多学校老师还自发组织到成都华阳等地的农业基地参观学习,提升自身素质。该县双石小学10年前开始实践农业科学化种植,师生们对农业科学化种植非常感兴趣,通过参观,老师们惊喜地发现以前先进的“大棚种植”已经落伍了,无土培植才是现在的潮流。

“教育要让孩子产生好奇,才会产生兴趣。”易敬水认为,要让孩子产生好奇心,老师就得走出去多看,多了解新鲜事物,才能打开视野、活跃思维。

复兴乡小学离县城有40多公里,3年来连续考聘进校9名女老师。学校偏远,吃住都不方便。“这样的学校以前是很难留住年轻教师的,更别提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了。”从2014年开始,荣县新建、改扩建教师公租房1800套,保证老师教有所居。同时,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乡村教师每月能比城里的老师最多多拿800元特色奖励。“老师要扎根下来,必须要有自我专业的提升,能看到个人发展前景。因此,必须有激励考核机制,一团水才能活起来。”易敬水说。

内涵发展

让青春有绽放的舞台

地处双溪水库上游的同心小学只有40名学生,而在离学校10公里的一碗水村,还有一个13人组成的微型校点——8名学生,5名教师,两个年级两个班。为了能让山里的孩子就近入学,学校一直保留至今。

人虽少,按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求,学校建设可是一点也不含糊。该校有生均20册共160册图书;学生4台电脑,老师2台电脑,全部按标准、甚至超过标准配齐。语文、数学、体育、音乐、美术,该有的课程都开足。

不管城市还是乡村的学生,都应该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荣县坚持育人为本,强化学校内涵发展,把提高素质教育水平贯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过程,实现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在开足音体美课时的基础上,该县着力打造“一校一品”办学特色。

2016年,荣县创办了《教育周刊》,刊载学生作品300余件,孩子们高兴地把刊发了自己作品的报纸拿回家,与父母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全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坚持开设1节“3+2”电子读书课,每周开展1次社团或社会实践活动。在大量的阅读积累和亲身体验中,青春有了绽放的舞台,学生对远方的世界、周围的生活有了更丰富的感知,对未来满怀自信。(张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