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0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38期(总第3055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棠中模式泽巴蜀 精准扶贫慨而慷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棠湖中学“精准扶贫”纪实
(于金秋)
《教育导报》2017年第38期(总第3055期) 导报四版

棠湖中学督导组到木里中学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棠湖中学与遂宁七中合作办学签约仪式隆重举行

棠湖中学教育集团成员学校师生参观棠湖中学

四川巴蜀,一方繁华与落寞交织的大地。这里既坐拥着一马平川的平原沃土,有着天府之国的美誉,城市高楼林立、路网纵横、人流攒动,一派喧嚣与沸腾;又有着背依青藏、云贵,西眺喜马拉雅、祁连、昆仑,南挽怒江、乌江、苗岭的山区穷壤,因被天然的屏障阻隔着,交通闭塞,呈现出另一番落后凋敝、人烟渺茫的景象。在这里,你既能看到中国富足人群的生活场景,也能看到中国贫穷人群的生存状态。如何通过精准扶贫,让贫困山区的人们过上好日子,成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这片大地极深切的关注。棠湖中学作为成都市双流区教育部门直属中学、四川省一级示范校,深入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按照“扶贫先扶智、彻底斩断贫困链条”的总体思路,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扶持力度,产生了积极的示范效应。

“木里中学实现了‘选课走班’!”近日,这个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在四川的中学校园传开。在众多重点中学“选课走班”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路线图时,贫穷、落后地区的木里中学竟然实现了一生一课表的“选课走班”。四川省第一个开展“选课走班”教学形态变革的棠湖中学的帮扶力度可见一斑。不仅如此,木里中学还实现了教学质量历史性突破,本科上线人数从2015年的7人攀升至2016年的46人。

“扶贫先扶智”,教育首当其冲。棠湖中学在教育精准扶贫中主动作为,自2011年以来,先后帮扶阿坝州九寨沟县、南充市仪陇县、雅安市汉源县、阿坝州汶川县、甘孜州康南等地多所学校,将棠中多年来探索出来的“选课走班”模式和先进的管理理念传播给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同行们,让棠中效应在贫困落后的地区生根发芽乃至开花结果,拽着实力稍弱的学校大踏步往前走,希望通过“教育扶贫”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掌握知识,改变命运,造福家庭,回报社会。

在棠湖中学,教育扶贫和学校管理一样,被列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为贯彻落实国家领导人扶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棠湖中学在学校党总支领导下,成立精准扶贫一对一”帮扶领导小组,制订下发《棠湖中学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学校党组织要把精准扶贫工作作为学校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纽带、桥梁,并制定了分层次、分类别的扶贫措施,如针对山区少数民族学校的困境,提供培训和资源,实现初步帮扶;针对基础条件尚可但是发展动力不足的学校,开展深入的战略合作,实现造血扶贫;针对与棠中理念和模式比较容易融合的学校,联姻合作一体化管理,携手发展谋求共赢。

精准扶贫1.0:甘当教育启明星点亮山区求学路

你见过这样的学校吗?建在山上的学校,铁门锈迹斑斑,教室简陋,找不到任何投影、空调和暖气等现代化设施,只有破旧斑驳的黑板和桌椅;孩子们要伏在摇摇晃晃的课桌上听课、写作业;下课时,孩子们捧着从家里带来的皮球当体育器材;在没有广播喇叭的操场上,孩子们只能将就着跳跳绳,做点游戏自娱自乐……。

说起亲身走访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3个贫困州的中小学校的情景,校长刘凯眼眶有些湿润。

“这些地方师资匮乏,设施落后,更缺乏先进的教学管理方法,升学率很低,想考上大学更是难上加难。很多孩子高中没念完就辍学去打工了……。”

为了这些山区的孩子们,棠湖中学多次组织优秀教师赴山区学校考察送教,从多种途径帮助那里的学校和孩子们。

1 .“名师送教”进山区,把脉问

诊解难题。

棠湖中学“名师送教”去得频繁的地方莫过于凉山州木里中学。

“因为在木里生活、学习多年,出来工作后一直情系木里、关心木里教育的发展,所以,学校开展教育扶贫工作,我脑海里首先想到的就是木里中学。”刘凯如是说。

两年间,棠湖中学不断派专家团队来木里中学支教,一方面让名师亲自上课,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别开生面的教学内容点燃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棠中的专家团队听课数百堂,手把手指点当地老师如何更新教学理念、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切实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棠中的领导班子还为木里中学问诊把脉,从战略层面提出木里中学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对策,被木里中学称为“指路明灯”。

2 .义务培优建师资,拓宽山区教育路。

扶贫先扶智,扶智先扶教,扶教先扶师。推进教育扶贫,关键在于教师队伍建设。2016年7月,棠湖中学派出11名教育专家,不顾酷暑,牺牲假期,千里迢迢来到九寨沟县,深入学校、课堂,全面认真了解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建立了长期支持帮扶九寨沟县教师队伍发展的常态化机制,为九寨沟县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2016年8月,棠中再次组织专家组,积极帮助九寨沟县考调新教师,从入口上严格把关考评测试,为九寨沟县教育师资队伍的全面提升作了大量细致的工作,真正做到“授人以渔”,为山区教育“造血”。

3 .邀请师生来考察,增长见识扶新志。

在亲赴山区学校考察过程中,棠中领导班子深切感受到“扶志”的重要性。当地的孩子受到学校教育衰退和农村价值观重利轻学的双重冲击,过早地失去了学习动力,而教师们收入微薄,工作的骄傲感和成就感不足,自我职业发展的路径受限,大多出现懈怠情绪。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棠湖中学邀请各地区贫困学校的老师和孩子们来棠中访问交流。2015年11月,木里中学和普格中学两校共40多名教师利用彝族年假时间到棠湖中学,进行了为期5天的参观交流学习;2016年12月6日,阿坝州汶川中学考察团12人赴棠中了解“选课走班”模式;2017年1月12日,甘孜州康南民族高级中学一行15人到棠中进行研讨。……这种类似于“游学”的活动,让山区师生们参与了多元课程,体验了多元文化,了解了多样的价值观,激发了学习兴趣和梦想动力。

说起棠湖中学的山区扶贫路,参与了大部分工作的办公室主任任飞扬感慨道:“无论是赴山区支教,还是山区师生来学校交流,我们的工作都做得很细致、很扎实。骨干教师不仅亲自上阵培训,还抽出自己的时间在网上和扶贫学校老师交流互动,真正做到用心、真心、悉心扶贫。”

精准扶贫2.0:资源共享促发展 深度合作结联盟

2017年1月6日,棠湖中学会议室里,遂宁七中与棠湖中学战略合作座谈会正在热烈地举行。带着深入合作的强烈意愿,棠湖中学和遂宁七中合作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会议决定,棠湖中学与遂宁七中正式结成联盟学校,将在教学、科研、学生教育和新高考方面广泛交流,棠中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将会为遂宁七中提供有力的帮扶。

与基础尚可、后劲不足的遂宁七中开展深入战略合作,这是棠湖中学创新出的精准扶贫的新“引擎”。这种战略合作具体来说,是三管齐下,分层推动:

1 .开放性地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双方互派教师及管理人员进行交流合作,遂宁七中的领导、教师分期分批到棠湖中学蹲点学习培训,遂宁七中优秀的学生分期分批到棠湖中学学习提升。

2 .创造性地嫁接“选课走班”模式。棠湖中学典型的教学方法莫过于“选课走班”模式。如何把这个先进的方法嫁接到遂宁七中呢?经过磋商,最终决定,遂宁七中保留棠中选课走班的课程体系、管理架构,包括课程理解、分层分类、课程模块等,其余按照自身情况做适应性调整。在棠湖中学的帮助下,遂宁七中积极着手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选课走班”教育模式,研究有特色、有内涵的校本教材,通过先进教学方法的快速嫁接,实现学校基础教育的转型飞跃。

3 .传授先进的教育管理经验。棠湖中学向遂宁七中传授学校的各项管理细则以及各部门的基本构架,遂宁七中学习“棠湖中学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经验”,尤其是“棠湖中学教师考核、学历达标经验”,“学生管理、社团活动、寄宿制管理经验”,“食堂和后勤管理,硬件建设及标准、设施设备配套标准经验”。

棠湖中学承诺把好的教育方法、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带给遂宁七中,助推遂宁七中教育上档升级。这既是一种利他的善举,亦是对“棠中模式”的推广、实践及提升。而遂宁七中借助棠中的品牌优势和既有资源,能够快速成长,亦是对棠中扶贫工作创新成果的极好肯定。这种双方互为合作伙伴的深度合作模式,突破了传统合作办学中松散组合的模式,使双方的教育资源、社会资源优势充分释放出来。

精准扶贫3.0:校际联姻集团化谋篇布局求共赢

双流区的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各占一半。从城乡对比看,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发展水平有差距;从城区内部看,各学校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但是,城乡教育的差异也为教育的多元化发展、差异化发展提供了空间和机遇。

“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享受优质的教育,让每个家长都能少一些奔波之苦,这是我们的目标,而集团化办学能破解‘上好学校难’的问题,更大限度地实现学校间的优势互补和精准扶贫。”刘凯如是说。

棠湖一校多址,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多个片区:2009年,棠湖中学初高中分离办学,当年4月,棠湖中学实验学校成立;2010年6月,太平中学更名为棠湖中学太平校区;2015年9月,棠中实验校小学部建成;东升一中亦与棠湖中学联姻,实现一体化管理……。可以说,棠中集团囊括了“名校+弱校”“名校+老校”“名校+新校”三种办学模式,在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中,试图找到一条集团化办学的路子。

集团化不是简单地合并学校,而是帮助每所学校尤其是弱校、老校发展。而棠湖中学就是这个集团家庭中要起帮扶作用的名校,可谓是重任在肩。

如何发挥自身的帮扶作用,棠湖中学做出如下尝试:

1 .既发挥棠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又充分尊重成员校的特色发展。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带动成员校成为优质校,实现共同进步,才是帮扶的愿景,才能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棠湖中学对成员校的引领,并不是简单地向其他学校复制自身模式和管理方法,而是充分保持与成员校的交流,在不同的学校衍生出符合校情、学情的“选课走班”模式。同时,鼓励成员校发挥自身特长,以校本课程、社团活动、课外实践为依托,加强自身的特色发展,而棠湖中学会不遗余力地提供助力、配备资源。

2010年,棠湖中学教育集团在太平校区开设“高中艺术实验班”,为有志于未来从事艺术工作或乐于发展艺术专长的学生们提供优秀的师资和优良的艺术教育环境。棠湖中学将教学一线的资深教师抽调来,担任太平校区的文化课教师,及时解决了“高中艺术实验班”师资紧缺的问题。

2 .培训成员校优秀师资,激活弱校造血功能。

棠湖中学优秀教研组联合其他成员校教研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组织专题研究;创办“名师工作室”,采取师傅带徒弟的形式,与集团校定期开展点对点教研、对口学习、班主任沙龙、教学开放日、德育展示等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激活各成员校自身的“造血”功能。“薄弱学校的老师作为种子选手出去,能带徒弟,被别人当作师傅,那这名老师就会有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感。”

同时,棠湖中学有选择、有计划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有效地打破了过去各学校相对比较独立、封闭的办学格局,校际之间的联系趋于主动化、常规化和紧密化。

3 .加强与成员校的切磋交流,相互学习融合创生。

在对成员校的帮扶过程中,尽管棠湖中学始终是龙头示范校,但始终保持着初心:不居高临下,不盛气凌人,带着“尊重、包容、互赏、创生”的心态,相互切磋,相互学习。

集团化办学给成员校带来的最大改变,莫过于交流学习更方便了。2016年2月,棠湖中学高中部新校区刚刚启用,成员校的师生们就可以来美丽的新校园参观访问。当集团成员校的师生漫步在龙头学校棠湖中学高大上的校园时,无不惊叹棠中新颖的建筑风格和一流的基础设施,更渴望学习、借鉴棠中改革的办学理念和全新的教学模式,孩子们都对进入这所名优高中继续深造充满期待。

令人欣慰的是,如今,对口帮扶的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堂教学能力等诸多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棠湖中学将进一步发挥带动引领作用,努力实现帮扶工作的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准,切实推动集团教育的均衡发展。

精准扶贫4.0:惠更多行更远抛砖引玉领风潮

扶贫有三种层次,层次浅的是给钱给物给资源,这种输血型的扶贫只能解一时之急,无法实现持续发展;第二种层次是提供先进的经验、方法,培养优秀的人才,这种方式提供了造血能力,算是较为深入的帮扶;第三层次是把自己和受帮扶对象的发展系在一起,真正做到同呼吸、共命运,这样的帮扶才能彻底实现共赢。棠湖中学一直期待成为精准扶贫中的一个造血者、共赢者。

在精准扶贫这个领域已经深耕细作近4年,棠湖中学支援过的学校不胜枚举,木里中学、盐源民族中学、九寨沟中学、巴塘中学、康南民族中学……

木里中学黄河校长,说起学校在接受棠中帮扶后这几年的变化,他用“心上开出了一朵花”形容自己的激动和兴奋:“在刘凯校长及棠中同仁的帮扶下,我们木里中学这几年一改过去管理的松散、混乱,老师的精神状态、凝聚力得到了很大改善,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大大提升。我们本科上线人数从2015年的7人攀升至2016年的46人。四川省每年高考录取率本身就低,少数民族学生考上本科也很难,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本身就是个突破。现在,我们也敢想敢干敢做梦了!接下来,木里中学要先创高中示范校,再创省二级示范校,高考目标达到60个一本上线,力争突破百人大关,真正地创造历史奇迹!”

而就在不久前,九寨沟县教育部门也发来慰问信,对棠湖中学在过去多次送教帮扶的工作给予高度肯定和赞扬,言辞间充满了感激。这也让棠湖中学开展扶贫工作的老师们倍感欣慰。

刘凯始终率领着学校扶贫队伍站在第一线,已然身经百战,心得满满。他对棠湖中学精准扶贫的工作成绩,有满足与骄傲,但更渴望棠湖经验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领教育扶贫的风潮。

“在我们的影响下,已经有一部分单位去做教育扶贫,比如实验小学扶持木里小学,东二中扶持木里初中,但这远远不够!”他热切呼吁更多的学校、校长、社会热心人士,以及有教育资源的人,自行自愿地去做这些事。

刘凯向致力于教育扶贫的人们提出中肯的建议:精准扶贫是一个来不得半点虚浮的事业,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长期的投入,也需要有策略、有重点地开展,一定要努力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尽力去整合资源,从解决班子上入手,以改变教师状况、提高教师素质为落脚点。

对于所有致力于精准扶贫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心怀感恩。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愿更多的教育同行能投身精准扶贫的伟大事业中来,用务实的帮扶,滋养灌溉那些贫瘠的教育土壤,让黑暗处也可以洒满阳光,造福更多师生,推动我国早日实现教育的公平与普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