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2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39期(总第3056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阅读的力量
——发现教师专业阅读之法
世界读书日特比策划《教育导报》2017年第39期(总第3056期) 导报四版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近日公布的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通过手机阅读时间最长,每天达74 .4分钟;人均每天互联网阅读57 .22分钟;微信阅读26分钟。手机阅读率达到66 .1%,已经连续8年增长。而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 .86本,较2015年增加了0 .02本。

人人都知道读书是好事,然而不是人人都能把读书坚持成生活的一部分,尤其是在这个时代。为此,我们走访了成都树德中学和成都市龙王庙正街小学,看这两所学校是如何推进教师阅读,同时请两位爱读书的老师——宜宾市人民路小学教师周学词和四川省双流中学教师黎国胜,讲他们是如何坚持读书的。

成都树德中学

让阅读拨动教师心弦

■本报记者 殷樱

从中国传统文化品格,到中国文化艺术精神,再到儒道释中医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在近期的教师阅读分享会上,李晓兰带领老师们从一个崭新的视角去重新审视传统文化。讲起儒学,李晓兰讲得头头是道,俨然一个资格的语文老师,仿佛让大家忘记了她生物老师的身份。

在树德中学,生物老师不仅能讲文学,数学老师还可以跟大家分享如何提高情商的妙招。作为第二个分享者,肖兴佳老师以心理学研究为依托,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阅读反思,生动幽默地分享自己在阅读《做一名高情商的教师》的收获。社会意识、关系管理、驱动力……这些专业术语他能信手拈来。

为了更好地营造教师阅读氛围,让读书成为一种时尚,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今年初,树德中学举办了教师阅读分享会,并将该活动作为一个常态每月进行。“这种方式不仅将阅读的氛围覆盖到每一位老师,还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教务处主任李丹告诉记者,“除了在专业教学上的学习,我们希望老师在综合素养和人文素养有所提高,展示自己在不同领域的爱好,让大家看到他闪光的另一面。”

从这学期开始,教师阅读分享会已经举行了两期,每期有两名老师上台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过去我们也有教师读书沙龙,但是范围较小,这种分享会是全校老师都要参加,每个月让大家集中学习一次,纯粹的阅读交流,很不容易。”李丹说,老师的知识到了一定时间容易固化,需要不断充实和更新,大家很珍惜这种机会。每一次读书分享会的气氛都很热烈,其乐融融,效果很好。

推动教师阅读,学校一直在行动。据了解,树德中学以“卓越教师计划”推进教师发展,倡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推行“教师阅读计划”,定期举行读书心得交流和读书演讲比赛。学校干部每周在行政会上交流,教师两周一次在教研组会上交流。学校干部和教师根据自己阅读的书籍,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以“教育教学故事”或“案例”反思共享。现在,学校已经形成了有会就有教师交流的习惯。

正如校长陈东永在新学期的开学典礼上所讲“你们的学习还要更加深远和广阔。要更多读书,广读书,在各类讲堂上,看到你们的聆听、默想和发问。”

成都市龙王庙正街小学

2017“阅读改变中国”年度书香校园

从书中读懂教育

■记者胡敏

走进这所占地仅3.5亩的成都市龙王庙正街小学,闹市的嘈杂仿佛消失了,满眼都是孩子们阅读的宁静。而在多年前,占地面积狭窄,加之周边名校崛起,龙王庙正街小学一度办学困难,招不到学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2003年,学校提出建设“书香校园”这块特色招牌。

老师们联合组建了“黄月亮”阅读推广中心,成为研发如何推广阅读、阅读课怎么上的课程研发机构。阅读课怎么上、读书会怎么开、读书活动怎么做等等,都有推广中心的老师先研究,先磨课,形成成熟的做法之后,再推广到全校的每一个班。教师给学生出推荐书目,也由老师们买来分组阅读之后才做推荐。经过几年的办学积淀,学校书香校园特色彰显,学校以阅读拉动教学质量整体提升,成为了周边居民青睐的学校。

教师是阅读的推动者,也是受益者。龙王庙正街小学教导处主任冯毅说,书香校园不仅为学生也为教师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读书、谈书成了老师们的话题,谈到东野圭吾,你却不知道是谁,陈忠实去世了,你还不知道《白鹿原》是他写的,都是不能忍受的,冯毅说:“一段时间不读书,就会觉得自己变low了!”

作为语文老师,阅读让教育得心应手。语文教师李丁雯举了群文阅读的例子,最困惑的是找材料,侧面描写、环境描写……需要很多积累。一旦需要,之前读过的书能够马上“蹦出来”。

语文教师陈倩善于通过阅读读懂学生,读懂教育。绘画课上,老师请学生画房子、太阳,班里一个调皮的男孩,把房子画得很小,太阳画得很大,非常不协调。美术老师看到后很生气,认为孩子是不是故意的。但陈倩觉得孩子有他的道理,为此,她买了儿童绘画心理学方面的书籍,还把美术老师拉来,打算做一个“儿童绘画心理”的小专题。

每年学校都会为老师们买书,教师可把想读的书列成书单,学校统一购买之后借阅。学校还会举办教师的阅读沙龙,李丁雯就在活动中分享了对杨绛《我们仨》的感悟,后来很多老师都买来看。校长也会随时在教师群中分享好书。

教师们喜欢读什么类型的书呢?李丁雯总结了三类:文史哲类的书,教师专业书,熏陶个人修养类的书。教师专业书、包括教育类报刊杂志扮演了实用的角色,对课堂内外的教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读书的时间从哪里来

四川省双流中学 黎国胜(四川省特级教师

从事教育工作近30年,我深知一线教师,特别是普通高中教师教学任务重,要想抽出时间读书,确实不易。读书的时间从哪里来?我的办法就是:一挤二拼三挪。

一挤:每天有那么多事要做,而且是必须做,读书的时间只能靠挤。首先要挤掉闲聊的时间,一到办公室就要着手做正事,拒绝东家长西家短的闲聊,或者上网东看看西转转,在网上闲逛。其次要提高备课、作业批改的效率。每天备课、批改作业要占据大量的时间,如果改得稍微慢一点,一个班的作业要一两个小时,两个班花掉四五个小时。我的办法是选择性批改,不必每天都全批全改,把成绩最好的、最差的改了,中等的改几本,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就有所了解,评讲就心中有数了。备课也是如此,阅读教材、思考如何上课,然后写一个教学流程即可。这样一来每天可节约大量的时间用于读书。最后要挤掉朋友聚会、打牌游戏的时间。

二拼:拼是拼接。有些事情不是很急,就可以拼接在一起集中处理。例如:批改作业和试卷,把所有的试卷、作业收集齐后一次性改效率就更高。家务活也是如此,择菜、洗菜、做饭、拖地等,用一个时间段集中精力予以解决。

三挪:作为一线教师教学事务多而杂,还兼有家庭需要照顾。挤出的时间往往是零碎的,零碎的时间可以用来看报或者翻阅杂志,因为报刊杂志的文章一般不长,有时也可以快速浏览一下报刊的目录,自己感兴趣的文章才仔细地阅读。对于长篇著作,教育名著、长篇小说、专业书籍就需要大块大块的时间来阅读。可以利用周末、放假的时间来阅读。如果比较急,也可以采用挪的办法。一是把不关紧要的事挪一挪,放一放,往后推一推,这样就可以腾挪出大片的时间来集中阅读一些重要的著作;二是把阅读内容挪一挪,以前用来读报的碎片时间挪一下,集中一段时间读一本著作,每天读几页,白天的空余时间、晚上睡觉之前总能找到几分种时间读几页,这样一两个月总能读完一本重要的著作,长期积累下去,一个教师的理论修养就会不断提升。

总而言之,一线教师只要想读书,喜欢读书,就会千方百计去找时间、挤时间,正如俗话讲: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爱阅读的数学老师

宜宾市人民路小学 周学词(入选2017“阅读改变中国”年度点灯人)

我虽然是一名数学教师,却同样热爱阅读。

我21年的教学生涯,也是21年的阅读历程。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乡村教师,到省级骨干教师,如果当初不是依靠那一本本专业的书籍作为成长的阶梯,今天的自己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

1996年,师范毕业,我被分配到一所偏远村小任教,在教学中总是遇到很多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怎么办?我想到了一个好朋友——书籍。我翻山越岭,步行4个多小时,终于从学校来到县城新华书店,花费了半个月的工资购买了很多本书。虽然身处边远乡村,但我并不孤寂,课余时间都被我拿来遨游书海,记得好几次读到入神处,煮在锅里的饭都煳了。……因为有书香作伴,那段岁月得以充实而快乐。

谈到读书的方法和技巧,我最喜欢的读书方法是精读、对比阅读和听读。经典作品需要精读。对于专业性和实践性比较强的文章,我喜欢用对比阅读的方法去吸取文中的营养,比如我想探究《圆的认识》这节课的教学方法,我会分别阅读有关黄爱华、张齐华、吴正宪、徐斌等名师的教学案例,对比一下各位名师是怎样突破本节

课的重点和难点的,根据自己班上孩子的实际情况,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设计。

至于听读,是我近些年来喜欢采用的方法,我喜欢阅读有关数学方面的古典名著,杜威、巴班斯基、布卢姆、布鲁纳等名家,但因为这些教育家年代不同,教育理念也不同,文中的部分章节或某些段落让人疑惑,我就会用手机的录音功能,将这些费解的段落和语句录制下来,在健身跑步或乘坐公交车时,戴上耳机,反复听读。

听得多了,就会有茅塞顿开那一刻。同一个内容,在二次阅读时,如果拥有新的发现和体会,就会令人兴奋不已,这就是读书的最大乐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