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9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44期(总第3061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辅以成长 导以成才
——第三届全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事迹报告(上)
《教育导报》2017年第44期(总第3061期) 导报四版
日前,第五届全省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暨第三届四川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颁奖仪式在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举行。15名辅导员从参赛者中脱颖而出,获得大赛的一二三等奖。其中,10名辅导员荣获第三届四川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称号,本报将分两期刊登他们的优秀事迹。校园生活中,他们是最贴心的朋友,成长路上,他们是最可靠的师长,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10位“引路人”用才学和情怀撰写的动人故事。

 

 

 

 

 

把有意义的事做得有意思

——记成都理工大学辅导员龚思维

■本报记者何元凯整理

“龚老师,您在吗?”2015年除夕的一个电话至今触动着龚思维的心,已毕业两年的学生,刚刚得知未婚妻得了白血病,无助之际找他倾诉。这件事使他更深刻地意识到作为学生引路人和知心朋友的分量。“对于我来说,龚老师更像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是我困难时的精神支柱。”一名龚思维所带的大四学生说。

2006年,龚思维成为成都理工大学的一名辅导员。“专业、有趣、鲜活、有温度”是他对自己辅导员工作的定位。

2008年“5·12”大地震后,龚思维参加了团省委组织的灾后重建工作队,在帮助灾区青年,特别是残疾青年创业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灾区见闻也让他开始重新思考在有限的生命中自己应树立怎样的职业观和人生观。

回到学校,龚思维开始设想如何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和感恩教育。他带领学生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在学院发起了“春光志愿者”招募活动,策划了与灾区学生“大手牵小手”行动、“情系大凉山”行动等系列活动。近几年,他带领学生结合所学专业,进行公益服务课题研究,其中有10余名学生的项目在四川省大学生“金拇指”公益项目活动中获奖。

“把有意义的事做得有意思”,是龚思维心中的教育理念。他策划并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玩”中感知正能量、提升硬实力。

他组织开展的“夜跑吧,青春”主题活动已连续举办五季,随着关注度的增加,他在夜跑中加入公益元素,即学生可凭借运动量累计积分,为“情系大凉山”活动捐献物资,筑起了一道“关爱凉山儿童爱心墙”。

他通过学院“文法良品”微信公众平台,立足学生话语体系,开展网络思政教育,以“校园生活、学习解惑、择业规划、考研帮手、故事邮箱、直播”六大板块传递网络好声音。

他和专业班导师一同发起了“你敢挑战吗?”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专业知识,根据设定的挑战内容在市区相关行业去独立克服困难,完成挑战任务。这一活动让学生在挑战和趣味中增强技能、践行所学,获得学生一致好评。

“工作科学化,做一名教练式的辅导员”,一直是龚思维最重要的工作目标。他立足学生能力发展的需求,设计了以“八大工作系统、五大培育模块、三个三’创新实践”为核心的“大学生通用就业力”培育工程。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他与团队结合学生特点开展了以“项目化运作与素质拓展”相结合、“深入基层与双向宣讲”相结合、“带课题下乡与科技立项相结合”的创新实践活动。

从“谢哥”到“谢老”

——记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辅导员谢里

■本报记者何文鑫整理

在学校当了9年辅导员,谢里的作息时间一直没怎么变过。每天7点到晚上11点,每一个时间段都代表一项任务和指标。

他给每一个寝室门后张贴一张联络卡,上面印有自己姓名、手机号、QQ号等信息,并保持手机24小时开机,还利用年级 QQ群、微信等信息平台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谢里相信,只有把工作做足做细,才能对得起这个岗位,对得起学生和家长对他的期待。他坚持每天至少和2名同学谈话,和学生家长联系;他每周都亲自给所有班级召开班会;他坚持每天去教室听课,看学生的状态。

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生,谢里也从同学们口中的“谢哥”变成了“大叔”“谢老”。称呼的改变,更多的是他在学生心目中位置的体现。

2009年某天,接近凌晨时,谢里接到宿管老师的电话,他所带的一名女生张某神情慌张地冲出了寝室,且在之后电话就无法接通。情况十分危急!他及时向学校汇报情况,紧接着一方面用电话询问该女生室友了解情况,另一方面组织几名男生,满校园寻找,终于在校内的荷花池旁里找到了该女生。

谢里并没有立马去斥责该女生的行为,而是耐心地询问该女生的情况。了解到女生不慎怀孕,不知道如何处理后,谢里及时劝慰,又通知家长,做他们的工作。最终,事情顺利解决,未造成更大的安全事故。

学生周某长期逃课出去上网打游戏,谢里去网吧门口等他,又找他谈话13次,终于解开周某心中的结。在谢里的鼓励和帮助下,周某变得开朗、自信,毕业后还创办了自己的公司。

与学生的点点滴滴,是谢里用心用情一步步写成的,他用实际行动诠释“辅导员”,帮助学生成长。

谢里带的是英语专业学生,为了给学生打造充分展现个性和风采,同时又能轻松、快乐学习的平台,他利用自己团委书记这一优势,根据各级学生的特点,积极组织各种短期比赛(如口语演讲比赛、外语文化节等)和长期活动(如英语角、晨练小分队等)营造出人人学习英语的氛围。

很多优秀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和比赛中脱颖而出。2012级学生陈家锌就在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高教社”杯英语口语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为了适应新的形势,谢里主动进修,提升自己的能力。2015年,他参加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的“SYB”培训,通过了系统的训练,获得证书,回校后指导学生创业;参加校内外的心理学培训,学习与学生沟通的方法,了解青年成长期的普遍困惑。

谢里很少闲下来,又经常到处跑,面对他人的疑问,他总是说:“其实我们辅导员无论行走在哪里,学生始终在我们心上。”

多面标签,花样手段,执著情怀

——记西华师范大学辅导员汪阳

■本报记者杜蕾整理

她是校运动会赛场上的“汪记者”,全程蹲守,独家放送“体坛快讯”;她是大型活动后台的“汪导演”,不仅协同调度,还拿起 DV拍摄台前幕后的花絮;她是古灵精怪的“汪小美”,改良升级的“口令+小视频”网络签到模式,让同学们觉得方便快捷又乐趣无限……这是西华师范大学辅导员汪阳的日常。多面标签的背后,是一个年轻辅导员坚守的情怀。

作为一名男女比例1:7的师范院校辅导员,女生教育一直是汪阳的工作重点。“她们将来是老师、妻子、母亲,无论哪个角色,最重要的是树立爱的理念,习得爱的能力。”汪阳说。

学生小佳(化名)是一个众人眼中的“古怪”女生,她在每个寝室生活得似乎都不如意。大二上期,她不情愿地找到汪阳,想在辅导员帮助下再换一个寝室。但汪阳知道,换寝室只是治标不治本。于是,她一次次与小佳深入交谈,逐步赢得了小佳的信任,也逐渐打开了她的心扉。最终,在汪阳的帮助和鼓励下,小佳开始自信勇敢地融入集体,与室友们成为了朋友。

为了引导女大学生正确“谈情说爱”,汪阳一手打造了“女生悄悄话”小课堂,面对时下女生关注的两性话题,汪阳从不避讳,列数据、举实例、讲道理、说段子,既幽默辛辣,又一针见血。“希望通过悄悄话,教会女生直面成长的烦恼,升级自我保护的技能,帮助她们成长为自尊、自爱、自信、自律的女大学生。”

互联网时代,面对时时在线的学生,学生工作更应保持畅通与丰富。易班是汪阳展开新媒体工作的阵地,她开设了公众号“汪导杂货铺”,里面提供“周末夜读书”“新鲜事速递”“身边红人”“吃喝玩乐在师大”“热点轻投票”等多样化的内容,拉近了与学生们的距离。

面对个性多样、自我意识强烈的“95后”大学生,如何让思想政治教育能够真正进头脑?

汪阳认为朋辈榜样的潜移默化比传统的道理灌输更有力量。

毕业晚会向来是感念师恩、致敬青春的时刻,如果在这里面加点新意会怎样?

于是,在学院的“政青春行未来”毕业颁奖典礼上,就有了以下奖项——最完美学霸、创业小宇宙、以梦为马的诗人、进击的考研族、群星璀璨寝室等,涵盖了学习、生活、创业、技能、学生工作等各个方面,时尚又接地气的奖项结合感人的颁奖词,将榜样的力量幻化于无形,流进了学生的心田。

汪阳还将学生榜样带到了三下乡的社会实践中,她带队的“助力精准扶贫西华师范大学国奖学子走进阆中西山乡”暑期社会实践赢得了各方关注和多方好评,“这样的实践活动让同学们走出校园,接触社会,不仅可以学到诸多知识,还可以更好地激发责任感,在奉献中汲取力量。”她说。

 

做学生成长成才的“知心人”

——记四川农业大学辅导员饶远林

■本报记者鲁磊整理

回忆起辅导员饶远林,川农大园林专业2003级一班的周向阳至今仍热泪盈眶。

2006年8月,周向阳因肝炎住进了医院,而父母在江西老家无法前来,饶远林主动承担起了照顾任务。暑假期间,同学基本都回家了,饶远林熬好了稀粥、鱼汤和鸡汤送到医院去,陪伴周向阳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光。这样的故事在饶远林的辅导员工作中数也数不清。

从2003年毕业留校工作后,饶远林扎根辅导员岗位,14年如一日躬身细耕,用爱心、耐心、热心及执著、奉献、创新,成就了学生成长成才,书写了辅导员精彩的青春年华。

饶远林对辅导员的定位首先是“服务者”。服务于学生,为学生着想,为学生排忧解难。他知道可能有些事很琐碎,但它却关系到人心所向。

“可能就一件小事,甚至是超出辅导员职责范围的事,你为学生办到了,也许赢得的就不只是一个学生的心。”饶远林说。

面对已经成人的大学生来说,更多的硬性要求往往会招致学生的反感,要放下老师的架子,要用热心服务学生,用关心打动学生,用真心凝聚学生,用感情来换感情。

而辅导员还有一个“管理者”的角色。工作中,饶远林不要求学生百依百顺,而是尽力引导学生,为学生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让学生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什么事应该做,怎样做才是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负责。

当前,网络技术飞速发展,饶远林还不断研究新形势下学生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学生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

他带领学生团支部建立支部网站,占领学生思想教育的网络阵地;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充分发挥典型人、典型事的教育功能,全面推进德育工作立体化进程,制作的《磨砺花开》教育片,在德育工作立体化工程专题片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饶远林深刻体会到辅导员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所带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的时候,不能单纯依靠口头的说教,还应该依靠自身的综合素质。除了参加学校组织的辅导员培训之外,2007年4月,饶远林参加了四川省教育工委组织的“NLP简明心理疗法”培训班的学习,提高心理辅导咨询的能力;2011年、2013年分别参加 UCT、 TTT职业生涯规划师培训;2016年12月,参加四川省 SYB创业师资培训……

“辅以成长竭心尽智,导以成才践行志远。”光阴十三载,饶远林用对辅导员工作最质朴的爱,用心投入,爱学生爱工作,收获了四川省优秀辅导等诸多荣誉,更收获了学生满满的爱戴与感激。

不忘初心坚守匠心

——记西南交通大学辅导员刘娟

■本报记者郭路路整理

 

作为全校“最资深”的辅导员,18年间,其实刘娟有很多次转岗提拔的机会,学校机关很多部门曾向她抛出“橄榄枝”,但她始终摸爬滚打在学生工作第一线。

18年来,刘娟每天同时开启 N个模式。白天,和学生促膝交流;夜晚,在课堂传道授业。

18年来,刘娟坚持工作思考和工作方法创新。刚做团学工作的时候不知道如何下手,不怕,发挥自己法学优势,推出各种制度并严格执行,汇编成册,各院系争相传阅;评奖评优工作纷繁复杂,不担心,工作事务清单化,流程清晰,高效无误;初建学业中心目标不明确,不急,先完成80页《学院学风情况调查分析报告》,摸清楚情况再行动。

总结经验,结合所长,刘娟在2015级学生中推出学生阶梯成长方案。大一班级建设,大二创新培养,大三职业规划,大四求职发展。面对长在互联网时代的“95后”,她自有妙招。

进校时如何增加凝聚力?班级建设团体辅导来助力;目标不明确?生命之花“平衡轮”每人每学期必画,生活如花般美好;各种疑惑多?“娟姐答疑时间”在QQ群定期推出各项专题,爸爸妈妈再也不用担心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了;喜欢网聊,独来独往?每周“娟姐小餐桌”她带上自做可口菜和同学分享、互动,原来面对面交流也如此畅心;凡事问百度?刘娟用生涯咨询方式和学生谈话,变直接给学生信息和解决方案为让学生自己探寻,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18年来,刘娟不仅在辅导员岗位上奉献不已、探索不止,还投身于辅导员群体的专业化、职业化中。耐心指导新老师,帮助他们尽快上手;自筹资金建立“学工组图书室”,购书100余本,带动年轻辅导员学习提高;辅导新入职辅导员,热心为他们答疑解惑。她还面向全校辅导员推出“和娟姐一起学 excel”,带动大家学习技术,提高工作效率。

正是在一件又一件工作中的较真、在一项又一项活动中的琢磨、在一届又一届学生培养中的总结,刘娟凝练出了一系列科研成果。18年来,她共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 CSSCI来源期刊5篇),主持参研课题30多项。先后获得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省级奖励3项、市级奖励2项、校级奖励15项。

在她的学生中,涌现出第七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全国十佳优秀升旗手、英特尔杯大学生电子竞赛嵌入式系统专题赛(亚太地区)第一名、蓝桥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等优秀学生。

刘娟正努力实现“能干实践型”和“专业研究型”相结合的辅导员,逐渐成长为学校辅导员队伍中职业化、专业化的标杆人物。

她,还将继续做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