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9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44期(总第3061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打造“人文性”英语课堂
■窦红霞
《教育导报》2017年第44期(总第3061期) 导报三版

《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英语课程的性质作了如下界定: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质。就人文性而言作了如下描述:“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由此可见,在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也是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

一、基于生活,开启真实交际课堂

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生活,也是一门艺术,教学强调的是“心”,而非某种看似热闹的“形”。只有这样,才谈得上开阔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曾听过这样一节课,授课老师在复习“Do youlike…?”老师要教学生理解like后加名词的复数形式以及“Yes, Ido.\ No, I don’ t.”两个句子的回答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为了突破umbrella、 ruler这两个难点单词,有意创设了一个情景: T:What’ s this in English?P1: It’ san umbrella. T: Do you like um?brellas?这时学生很茫然,不知道怎么回答。试想一下,类似“Doyoulikeumbrellas\rulers?”这样的问题,我们在生活中会这样问吗?因此,这样的交流失去了真实感,只是为了教而教,更谈不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了避免课堂上出现类似的情况,我们不妨尝试这样的改变: T: What’ s

this? P1: It’s an umbrella. T:

What colour is this umbrella?P1:

It’ s blue. T: Do you like this um?brella?P1:Yes.Ido.\No,Idon’

t. T: Look at these umbrellas.They are green. Do you likethem?…这样的交流才是基于生活的一种真实交流。

教师在课前应该预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互动,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会说,并在交流中,尊重学生的发言权,让学生有足够的机会参与交流,这样,语言才得以真正的运用,“人文性”也才能和“工具性”得到统一。

二、体验情感渗透,培养跨文化意识

正确地理解教材,能够分析教材所涉及的基本话题,从而设定语言学习的任务形式,将课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也是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方式之一。

如学习图书馆规则这篇课文时,我们可以注重引导学生对人物语气的模仿以及特定语境下该如何交流。围绕图书馆规则,让学生通过一次次的感知、模仿、操练,最后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小学英语教材的活动都可以挖掘出其中的情感渗透,将这些情感渗透在自己的教学点滴中,让学生通过一次次体验学习语言,而不是过分强调知识讲解的教学方式。而学生只有通过对语言的感知和使用,才能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英语学习中,还有很多跨文化交际的因素,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语言交际。比如教学“How old are you?”这样的句型时,我们可以进行情感渗透。年龄是一个人的隐私,一般不要直接去问别人。还有诸如“Where are you going?”“Haveyouhadlunch?”等,都不利于跨文化意识的交流。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要教给学生“How are

you?”“What’ stheweatherliketo?day?”等地道的英式问候方式,让学生形成英语思维。

比如教学“Happy NewYear!”这一话题时,教材中呈现了收到礼物的反应——打开礼物盒。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再启发学生回忆自己收到礼物时的表现,他们不难发现中西方在接受礼物时的文化差异,让学生了解差异的原因,加深对我国文化的理解,提高学生对中外文化异同的鉴别能力,在语言交际中既尊重他国的风俗习惯,更珍视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

三、基于课堂,形成良好品格和正确人生观

英语教学的目标要体现语言的交际性,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我们经常听到英语课堂上一些程序性的问题,如“Yes orno?”“Right?”“Understand?”学生不管理解与否,总会机械地回答“Yes”。千篇一律的问题让学生形成了依赖感,学习主体性没得到体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交流更无从谈起。我们应该注意提问的技巧,提问的趣味性和真实性,可以经常变换句式、语气,使提问更人性化。比如,将“Yes or no?”换为“Do you think so?”“Do youagree?”或者将“understand?”换为“Are you clear?”等等,尽可能使交流内容围绕师生的情感交流展开,这样,新课标所提倡的人文性才能得以体现。

四、尊重个体差异,丰富教学评价

小学英语课堂要时刻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不仅体现在教学活动中,也体现在教学评价上。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欣赏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当然,我们也可以紧扣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评价方式。基于人文性,就是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给学生足够的舞台,让英语教学评价更富有“童真童趣”。

教学评价中,我们不仅仅依赖“Good!”“Youareclever!”等,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来进行评价。比如学生在学习颜色、食物、动物,我们就可以采用颜色、食物、动物卡来进行奖励。在教学节日这一内容时,有老师在greeting后,给予了小组sweets和peanuts的分组,由sweets group自然而然地将peanut引入: What are they?They are sweets.——What arethey?They are peanuts.接着教学peanut,让学生一开始充满期待地学习了生词。接着带领学生唱起“Happy New Year”用“What’sthe song about?”引入主题“theSpring Festival”。采取这些与教学有关的评价可以使学生把看似难点的知识简单化,并且兴趣化。当然,我们也可以采用运动之星、提问之星、演讲之星等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作者单位: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大北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