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9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44期(总第3061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足球少年”的未来选择题
■本报记者 吴宇婷
《教育导报》2017年第44期(总第3061期) 导报二版
距离绵阳市60多公里、以留守儿童为主的安州区迎新乡小学近日“火”了,该校一支以留守儿童为主组成的足球队“战狼队”,在年初“花样年华杯”全国青少年五人足球邀请赛中获得了全国亚军。

4月,绵阳市安州区区长等人一行前往学校调研,计划加速修建学校的人工草坪。校长高晓庆开心地说:“孩子们终于不用在水泥地上练球,有了梦寐以求的规范足球场!”学校的足球从曾经的3个变成了175个。留守儿童之家里,摆着球队近年获得的9个奖杯,地上设计了一个小型的足球场比例图,用于研究战略。“这些都是最近慢慢修起来的。”高晓庆介绍。

此次获奖成为这所学校的转折点,也成为“战狼队”一些队员未来的转折点,队员皆受到了绵阳市某所知名中学的青睐。但在本场比赛中获得“最佳球员”的尚国玲,却说不清楚此次得奖带来的快乐多一些,还是无奈多一些。

只训练、不参赛的球队主力

五六年级对决现场,尚国玲边跑边盯着带球的队友,队友使了个眼色,趁机将球传过来,尚国玲精准地停球,直接射门,“进了!”场边的同学为他欢呼起来。他喜欢射门的瞬间,胜败可以由自己掌控。

球技突出的尚国玲与其他两个前锋被称为“三剑客”,打配合、射门都是强项,作为球队主力的他,五年级之前却是一个只训练、不参赛的球员。班主任康健发现,凡是出校参加比赛的队伍,都不见尚国玲的身影,周末的训练也少见他在场。

康健好奇,问他原因,尚国玲敲了敲脑壳说:“奶奶不让我去。”原来,尚国玲的父母都在外打工,周末爷爷奶奶出去做农活,他就得留在家里照顾弟弟。

队长李毅几次找尚国玲训练,都被奶奶以“他作业还没写完”的原因拒之门外,几分钟后,屋内就传来尚国玲与奶奶的争吵。在奶奶的眼里,踢球是“耽误学习,不务正业”的事情。

还有一个原因尚国玲没有说出口,就是车费。

一次,球队参加为期两个月的“绵州决”小学生五人制足球联赛,每周六都要包车进城。球队过关斩将,一次次胜利带给尚国玲喜悦与不安,喜悦的是球队晋级,不安的是下一次的车费。

尚国玲参加了前几次,最后几场比赛,奶奶停止了“援助”,“每周40元的支出对于家里来说经济负担太大,以后不用去了。”她说。

球队最终在这次比赛中获得季军,每人得了一块奖牌。第二天,学校为他们举行了颁奖典礼。站在人群中的尚国玲,看着那些奖牌出神,他问教练马顺洗,如果他坚持参加比赛,是不是也可以拥有一块奖牌?

看着尚国玲逐渐堆积的无奈,康健与马顺洗先后给尚国玲的奶奶做工作。如今,尚国玲虽然可以自由参赛,但那块奖牌却成为他心里的一道“疤”。

校长高晓庆知道尚国玲家里困难的情况,但学校也很为难,“面对这些对足球比赛有所渴望的孩子,我们想伸出援手,但学校70%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家家都困难,帮助了一个就要帮助另一个,实在没有那么多经费。”

马顺洗回忆,足球队曾有队员众筹车费帮助队长参赛的例子,“但这样的例子毕竟是少数。”

足球这条路,他们能走多远?

尚国玲家的院子里摆着一个打谷子的工具,是他在家练习的“球门”。卧室一面墙上贴着十余张奖状,“以前我考试只有六七十分,现在,成绩提高到八九十分。”尚国玲说,除了对学习有益,足球让自己的性格也开朗了许多。

马顺洗认为,足球将这些孩子从单纯的学习中解放出来,“这些孩子平时没什么可玩的,回家了就看电视、玩手机,家长每天只能盯着孩子做作业,无形中给孩子增加了很多压力。而足球讲究合作、战略,团队之间需交流、配合,赛场上,学生们喊叫、拼搏,让压抑得到了释放。”

但是,足球对于他们来说,仅仅意味着这些吗?马顺洗回忆起这些年,孩子们在水泥地上严格练习,冬天比赛时只能穿破旧的夏季球衣,利用各种场地练球的热情,不由得眉头紧皱,“这些孩子在未来能否获得专业的训练?就算遇到专业发展的机会,能否抓得住?”

“战狼队”在全国青少年五人赛中获亚军的消息,让成都、绵阳等多所知名中学向这些小球员伸出了橄榄枝。这些学校不仅具有较好的教育资源,也拥有专业的足球教练、场地及训练。

尚国玲准备接受北京媒体电话采访的一个下午,队员们的家长相约到学校门口搭车去绵阳,一位家长告诉他,绵阳某所知名中学邀请他们参观学校,还问尚国玲,奶奶怎么没来?

尚国玲一听是名校的邀请,立刻打电话给奶奶通知喜讯,电话那头却传来奶奶冷冰冰的声音:“你爸爸早上给我打过电话,喊我不用去,你不可能去那儿上学。”沉浸在喜悦中的尚国玲像泄了气的皮球。

他打电话问爸爸为什么不能去。听着孩子迫切的声音,尚锋也显得无奈,他既担心儿子去绵阳上学的安全,又不得不考虑城里学校高昂的费用。

马顺洗认为,尚国玲在足球上具有过人天赋,正是培养的时候,放弃了有些可惜。但遇到现实难题的孩子远不止尚国玲一个。队员杨鑫也曾受到知名中学的青睐,在一次比赛中,杨鑫速度快、反应灵敏的天赋被看中。赛后,这所学校邀请杨鑫就读,提供专业的足球训练。杨鑫的婆婆瘫痪在家,父母在外打工挣钱,经济状况不好。学校同意减免一半学费,但考虑再三,杨鑫还是放弃了。

对于他们来说,经济、家庭是跨不过去的难题。

每谈起这些,尚国玲都沉默片刻,然后坚定地说:“只要能一直踢球就行。”马顺洗说,如果像尚国玲、杨鑫这样潜力得到认可的孩子,可以通过特殊的通道得到专业训练,哪怕未来在俱乐部里当教练,都算有了“交代”。但考虑到现实因素,他又推翻了自己,“足球梦想?顶多是个兴趣爱好。”

面对现实难题,“足球梦”如何延续?

隶属于绵阳市安州区教育和体育局的安州区业余体育运动学校,主要负责社会体育活动、全民健身运动以及业余足球训练。余波是该校的教导处主任,他像一个足球“星探”,经常从足球比赛中发掘有天赋的孩子。

2016年5月,余波在安州区一场足球比赛中,发现了迎新乡小学“战狼队”这匹“黑马”,他向其中3—4名学生发出邀请,希望他们以体育特长生的身份去安州区沙汀实验中学、桑枣镇初级中学、安州区第一初级中学3所学校择一就读,参加校队继续训练,特别优秀的学生向绵阳、成都等足球俱乐部输送。他们曾经以这样的形式培养过一名叫作彭睿的孩子,入选了 U22国家集训队。

余波介绍,为了在学校挖掘“足球苗子”,安州区经常举办足球比赛,优秀的队伍送到绵阳市再参加锦标赛。但谁也无法估计还有多少“尚国玲”因为付不起车费错失机会,又有多少个“迎新乡小学”因为缺乏专业场地、师资让足球训练举步维艰。

记者从安州区教体局了解到,该区每年有一笔助学金,资助有体育特长的贫困生,但全区只有3—5个名额,每人4000元。碍于名额太少,马顺洗从未以学校层面申请过。

资金只是这些孩子追求“足球梦”的第一个困难,就算升入了条件较好的中学,余波也不能肯定他们就能受到专业的训练。

他深深地叹了口气:“安州区只有3个正规的足球场,一个在桑枣镇初级中学,其他两个在高中和中专,其他的都是不规则的足球场和水泥地。”

从事足球教学的老师也少得可怜。记者从区教体局了解到,安州区现从事足球教学的专业教师仅12个,其中,足球专业毕业的只有5个。这些老师都分布在上千人的学校。迎新乡小学只有300多个学生,“半路出家”的马顺洗凭着对足球的热爱误打误撞成了兼职教练。余波对拥有专业足球教练的学校也不看好,“一个教练面对那么多学生,根本无法沉下心挖掘某些学生的潜力,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其他体育教师就更无法提供技术上的标准指导了。”余波认为,离开学校,让学生在专业机构进行培训,效果或许会更好。

记者了解到,德国曾建立300个国家级青训中心(类似于足球学校),主要培养小学至中学年龄段的年轻球员,国家给予体育津贴,学生只用缴纳少部分费用。绵阳市也有一个青少年足球训练营,训练模式更像兴趣班,家长周末带着孩子来上课,一节课20元不等。

余波不知道,在缺乏场地、师资、资金的困境下,还能培养多少个“彭睿”,又能支持多少个“尚国玲”?他认为,推动校园足球依然艰难。

记者手记

记者到达迎新乡小学采访的当天,正碰上安州区区长来学校调研。一大早,老师们就兴奋地将记录着“战狼队”成长史、练球风采的展板摆在了校门口。

一块“因为热爱处处皆球场”的展板上,记录着千奇百怪的训练方式。两根木棍、一张板凳、一个打谷桶组成球门,院坝的地上画个圈,摆几个塑料桶,标几个数字就可以开始练习。

另一块展板上,记录着“战狼队”的成长史:

“2007年,学校成立了第一支足球队,利用土地坪和学校仅有的4号足球练习,在安县(如今更名安州区)小学足球男子比赛中获得第四名!

2013年,成立第二支足球队,没有球场、球门,仅有3个4号足球,学生们对着墙壁练习脚法,在安县好医生杯小学足球赛中获得第五名!

2014年春季,学校终于有了一个长28米、宽20米的足球场,自制球门,开始了有点模样的足球训练。

…………

2016年秋季,学校成立第五支男子足球队。2016年12月,参加绵阳市第五届“绵州决”足球赛获得五人制组冠军,八人制组季军。2017年1月,参加重庆市“花样年华北”全国邀请赛 U12组别斩获亚军,“战狼队”走上了国家级赛事强队巅峰!”荣耀的背后是看不见的辛酸与无能为力的困境。近年来,国家重视培养学生对足球的兴趣,推进“足球进校园”,旨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发掘更多具有潜力的“足球

少年”。不少地区的校园足球蓬勃开展,不少学生燃起了“足球梦”,但碍于现实中的诸多困境,继续发展之路却是一个问号。

尚国玲获得“最佳球员”称号之后不到100天的时间里,经历了大喜大悲,抱着奖杯,他不知道这座奖杯让他离梦想近一点,还是离现实近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