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1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45期(总第3062期) 导报一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瞄准教育扶贫的“靶心”
——广元市“四好四不让”教育新举措观察(上)
■本报记者何文鑫鲁磊文/图
《教育导报》2017年第45期(总第3062期) 导报一版
教育扶贫,扶什么,怎么扶?面对困惑和难题,广元市把精准扶贫既当作工作目标,又当作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有效手段,给出了新的整体推进方案——“四好四不让”:

发展好农村教育,不让贫困代际传递;举办好每一所乡村学校,不让一所校点因弱消失;关爱好每一个困难学生,不让一个孩子因贫辍学;落实好每一项资助政策,不让一户家庭因学致贫。

“教育是促进社会公平的基石,办好教育就是精准扶贫,就是最根本的扶贫。”广元市教育局局长杨松林说,由最初的不理解和茫然,到现在借势借力,精准扶贫使广元市教育系统看清了教育的本质,理清了工作思路,扶贫成了提升教育水平的重要抓手。

近日,本报记者走进广元各区县,对扶贫攻坚中的广元教育有了深入的了解。

剑阁职中的学生正在车间实践操作

帮扶精准定位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

已在绵阳一家医院工作的姜妍(化名),想起自己的求学路,仍觉得像是一场梦。

身为养女,养父双手残疾,父女俩一直艰难度日。姜妍念初中时,养父得了喉癌,家里陷入绝境。

精准扶贫工作展开后,广元市利州中等专业学校结对帮扶姜妍家所在的旺苍县国华镇山寨村,姜妍家成了利州中专党委书记杜建新的对口帮扶对象。了解到姜家的困境后,杜建新立即展开行动。

学校筹款送姜妍养父去医院,招收姜妍到校就读护理专业。利州中专对口帮扶的两个村的孩子,就读该校学杂费全免,还提供生活用品。姜妍每年能享受国家补助1500元(随后涨到2000元),作为建档立卡户,姜妍每年还可额外领到1000元的资助。

生活无忧了,姜妍安心学习,考上了成都中医药大学和利州中专联合办学的专科,最终拿到护士资格证。现在,她一个月有两三千元的工资。

正是精准扶贫,这些贫困户的情况被完全摸清,教育扶贫有了靶心。在广元市教育局局长杨松林看来,教育的精准帮扶,就是让姜妍一样的贫家子弟通过知识改变命运,从根上阻断贫困。这是教育的使命。

父母离异、不幸父亲逝世而成为孤儿的唐金梅,在剑阁职业高级中学学计算机,成绩优异,勇敢面对困难,改写了自己的命运。2015年,她被中华职教社评为温暖工程“奋斗之星”。从剑阁职中建筑专业毕业的贫寒子弟杨勇,专业过硬,考取了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现在已经是一家装饰公司老总,资产过千万。

知识改变命运的故事不胜枚举。广元市又瞄准了往届初高中生,出台文件鼓励职业学校招收这类学生,实行“一免三补两救助”资助政策,使更多人从教育中受益。

因为急于分担家庭负担,高中未毕业的李开明毅然北上打工。文化程度低,没有技术,他只能当饭店的勤杂工,每月基本没有余钱。2013年冬天,返乡的李开明听说剑阁职中有针对往届生的培训,赶紧报了名,苦学电工,并考取了电工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现在,李开明已经在一家机电公司当了组长,月薪近7000元,自家“穷根”就此斩断。提高服务能力激发教育生机

教育人参与精准扶贫,怎样体现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农民需要技术,农村需要人才,职业教育冲在了前面。旺苍县的高山上适合种植核桃、猕猴桃等果树,但农民不知道如何防治病虫害,导致产量低、果子品相差。

对口帮扶该县大山村和山寨村,利州中专派出技术人员到村手把手指导农民,农药兑水比例、石灰的用法……“今年春天去看,经冬的果树没有枯死的,夏天挂果就多了。”学校扶贫工作队的向珏说。

为了让农民掌握更多农业技术,广元市的职业学校在村里办起了农民夜校,通过教育为农村造血。利州中专和剑阁职中开办数期夜校,讲解养殖、果树栽培、中药材种植等知识。剑阁职中对口帮扶的剑阁县空木村,先后420人次接受了培训,并从中获益。

扶贫也为职业教育开拓了新的天地。利州中专驻村扶贫人员发现,高山水土好,要是利用稻田生态养鱼,将为农民带来双重经济收益。但是,学校老师以前没有这方面经验。

查资料,抽取土壤样本送检,搞实验,带着学生一起攻坚,利州中专教师探索出了深挖沟、划割成块的稻田养鱼方式。仅一年时间,已达100余亩的规模,亩产鱼2000斤,养殖户增收上万元。学校正在规划扩大养殖,使当地村民再增收。

利州中专借此提升了养殖专业含金量,学生不但掌握了理论知识,还有了更多的实践机会。

来自农村,又回到农村与农民交流,这培养了学生的知农爱农情感,引导学生回到广阔农村,大有作为。剑阁职中的母健翔凭借扎实的果树种植技术,成立蔬菜研究所,指导村民,致富一方。

(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