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3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46期(总第3063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国学闪现出思维魅力
——特级教师蒲儒刿的思维教育之道
本报记者 陈志敏 实习生 徐珍
《教育导报》2017年第46期(总第3063期) 导报三版

课改之后,想象力、思辨力、逻辑能力、探究能力,逐渐成为高中语文新课标的高频词。近年来,语文学科教育更是明确主张要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等。要实现这一目标,语文教育就得在知识内容上删繁就简,将教育核心从知识为主向思维为主转变。

从教已逾30年的蒲儒刿是四川省特级教师、郫都区一中语文高级教师,他主张“不能狭隘地看待语文教学”,很早就进行了语文教学想象力和思辨力的思维开发研究与课堂实践。近几年,他颇具独创性地将以《论语》为主的国学教育融进思维训练中,基于《论语》经典选本等,使学生习得有效的思维方法,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本报记者从蒲儒刿主讲的一节“在母语的屋檐下”主题课堂为切入口,看在语文教学的背景之下,国学教育和思维养成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课堂

成语学习超越其本身意义

“母语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东西,是我们精神上的妈妈。”蒲儒刿认为,语文教学中,语言排在核心要素的首位,而论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髓。这节在母语的屋檐下“的主题课堂上,他提前整理了《论语》中的成语,并分好类,让学生自由思考,自主发表见解。

讲到成语“以直报怨”中“直”的意思时,一位学生说:“我认为,在现在看来,‘直’应该是一种道德规范。”另一位学生持相反意见:“‘直’应该是法律规范。”面对两种不同观点,蒲儒刿适时点拨,在孔子时代“法”和“德”被称作是礼”,是一种公认的规则,成语中的直”既包含了法律规范,也包含了道德规范。他还引导学生思考,在法制社会下,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应是怎样的关系。

蒲儒刿认为,成语教学的过程中,知识拓展极其重要。成语除了本身的意义之外,可以延伸到很多层面。这节语文课上,他不时将探究内容延展到国学中,使学生加深对成语理解的同时,拓展国学知识。

同时,学生自主思考、互相问答的学习方式,不再延续被动灌输的形式,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如此一来,学生在日积月累中会养成自主思考的习惯,不断加强思维训练。

课堂上,谈到成语“三月不知肉味”时,一位学生说:“我认为,学习就应该像这样,集中注意力。当我们专注于某件事情时,才能够真正把这件事做到极致。”蒲儒刿听后颇为赞同,他说,这也是思维训练循序渐进的规律。

路径

挖掘传统经典里的思维资源

《论语》等传统经典是中华精神文化之“母”,在郫都区一中担任多年语文教研组组长的蒲儒刿和语文组的老师们选定了一个方向:基于《论语》经典选本等,区分原典中正价值思维文本和负价值思维文本(正价值思维文本是指有益于提升学生价值观和思维能力、优化其思维品质的文本素材,反之,即是负价值文本),引导学生对负价值思维文本进行批判性思考。

2016年,蒲儒刿主编了《〈论语〉思维教育读本》(高中段),读本精选了相对权威的原典条目,通过难点注释、大意试译和思维评析、故事探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其中,“思维评析”这一板块,依据原典中人物表达的语境,追踪和想象思想生成的过程和路径;用较为规范的思维学术术语,结合学生思维发展需要,给出独立的解读和评价。

读本在内容编排上从“自我之思”,到“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哲学之思”逐步深入,在每一节课后还设计有思考和探究、联系和活动,分别从原文本以及现实生活出发,让学生对核心问题进行思考,师生共同完成训练思维技能的活动。

除了主题课堂和读本学习,蒲儒刿想方设法在有限的时间里引导学生在国学学习中训练思维能力。课外时间,他会给学生安排一个小任务,比如《论语》的一个章节,让学生提前准备。课前或是晚上读报时间,学生轮流讲解或和同伴互动,老师相应点拨。这样,一个学生会带动一群学生深钻,某一学生可能只理解其中一部分,其他学生在互动时跟着思考,像拼图一样,逐渐完善对这一章节的理解和思辨,达到自我教育互动式的学习目的。

观念

让语文变得更有趣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蒲儒刿“稀里糊涂”教了五六年语文后发现,有比分析段落、概括段意和中心意思等语文教学常规套路更有价值的事情——思路整理。从那时起,他开始梳理记叙文、议论文等文本的思路整理法。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将200多张讲稿下发给学生。

其后,他工作的学校换了几所,对思路教学的思考却没有中断。他认为,思路教学法具有符合“具体——抽象——具体”人类认识路线的特点,便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兼具人文色彩。随着理论认识深入和课堂实践积累,思路教学法逐渐演变为以想象力和思辨力为主的思维教育,贯穿在他的每堂语文课中。

“以往注重字词句及段落结构分析、中心意思归纳的教学方法,不仅让文本呈现出内部撕裂的状态,还让学生厌烦。”蒲儒刿说,语文教学之所以“少、慢、差、费”,之所以倒学生胃口、缺乏活力,因为它没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想象力和思辨力恰恰能使语文变得更有趣、更有理性色彩。

此后,在课堂和各类教学活动中,蒲儒刿注意渗透想象力和思辨力的训练。最初阶段,他把诗歌作为训练想象力和思辨力的主打文本,从静态的文本探究到动态的课堂赏析,开展系统尝试,后来又进一步向散文、小说、戏剧以及实用类文本迁移和拓展。直到现在,将国学内容与思维训练结合起来,蒲儒刿开展思维教育依托的载体愈加丰富多样。

十多年来,4届高中学生在这样的语文教学引导下,不仅语文成绩增幅超人,而且他们从此热爱语文、喜欢读书,升入高校综合素质表现出众。

“目前,我们的教学有些功利,关注考试过多。要让学生在素质上真正有提升,必须让他们从内心喜欢这门学科。”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蒲儒刿一直在语文教学创新上进行持续不断的探索。如今,基于文体特征的想象力和思辨力的开发研究作为郫都区一中、县级的课题已经结题,身为蒲儒刿名师工作室的领头人,蒲儒刿正带领更多年轻教师投身于探索语文创新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