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6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47期(总第3064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印度式“鹰爸”——观《摔跤吧!爸爸》
■张叶
《教育导报》2017年第47期(总第3064期) 导报四版

一开始,《摔跤吧!爸爸》在中国的票房远不如同期上映的其他片子,我带儿子观看首映的时候,惊愕地发现偌大的影院只有15个观众。但静心看下来,这部长达140分钟的片子,还是以紧张、感人、振奋人心的特点深深打动了我。在3 D特效已经将人们惯坏的当下,《摔跤吧!爸爸》能靠精彩的竞技与朴实无华的亲情牌抓住观众的心,不得不说它有“真东西”在里面。

剧中的爸爸马哈威亚先生颇受争议,有人称赞他敢于抗衡保守落后的传统观念,将女儿当成儿子来养,使她们活得更加有尊严;也有人指责他亵渎“女权”,将自己的梦想嫁接在女儿身上。其实,只要细细观摩这部片子,能领略到最多的,一定是父亲那份深沉厚重的爱。这位前国家摔跤冠军,因现实困难而放弃摔跤梦想,他将赢得世界冠军、夺取金牌的梦想被他寄托在孩子身上,因此,他发疯地想要一个儿子。然老天爷不停给他开玩笑,妻子连续四次生产,全都是女儿,导致他一度失望、消沉,却在发现女儿与男生打架,女儿将高出自己很多的两个男生打得鼻青脸肿后,重新燃起摔跤梦。他与妻子商量后作了一个重大决定,将大女儿和二女儿培养成摔跤冠军。为此,他制定了严酷的训练计划和严格的食谱,让女儿们脱去纱丽,穿上男孩的短裤,还剪掉了她们美丽的长发,训练她们在泥地里滚打摸爬。一家人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嘲笑奚落,女儿最初对他满怀恨意。然一切都没有动摇父亲的心。

有影迷评论说这个父亲是“年度最讨厌角色”,但他忽略了一个情节——当女儿去参加朋友的婚礼,表示羡慕朋友“正常”的生活时,那个14岁的女孩却无比悲凉地告诉她:“我才更羡慕你们,至少你们的父亲把你们当做自己的孩子。”不然,就会和她一样,才14岁就要被迫嫁给一个从没见过面的陌生男人,从此相夫教子,洗衣做饭。女儿是在这一刻醍醐灌顶的。从此,她们读懂了爸爸,不再偷懒耍滑,不再抵触艰苦的训练。因此也可以说,真正走上摔跤之路,终归还是女儿自己的选择。除了血缘上的父亲,父亲扮演的更重要的角色是女儿的导师,他是女儿的成就者。终于,父亲一路护航,从技巧传授到精神引领,将女儿一步步地送进国家体学院,最终通过国际比赛拿回冠军。

我本人看电影从不受票房蛊惑,正如之前观看的《银河护卫队2》里面,男主角彼得·奎尔所说:“有时你穷尽毕生寻找的东西其实一直在你身边。”不盲目跟着票房跑,有时候反而意外收获最想要的东西。《摔跤吧!爸爸》温暖而励志,适合所有的爸爸和孩子一起观看。

阿米尔·汗曾向媒体透露:“拍摄这部电影,主旨是强调印度社会中那些因性别歧视而遭到不公平对待的女孩子们,同时将那些最具深意的部分通过令人愉悦的手法表达出来,在感人至深的故事核心之外是笑料不断的诙谐情节。”

我认为,他做到了。从不同播放室出来,直到走上电梯,人们还在小声议论着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