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8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48期(总第3065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射洪县太和四幼:“玩水”也有门道
■本报记者 何元凯
《教育导报》2017年第48期(总第3065期) 导报二版
几个孩子手中捧着写字板,写字板上铺着一张由次数、坡度、容器、障碍、流速组成的记录表,他们用简单直观的图形和符号在表格上做着记录。这是射洪县太和四幼“玩水课程”的一幕。

现在,不少幼儿园给幼儿设置了专门的玩水区域,而在太和四幼,玩水不仅是孩子们的小游戏。“要玩咱就把它玩好,玩出门道,玩出教育的意义。”从2015年秋开始,老师们集思广益,将“玩水”打造成园本课程,并以水为元素,打造了特色校园文化。

幼儿使用玩教具“流来流去”观察水的运动规律

环境创设

无处不在的水

走进射洪县太和四幼,门厅的几根大柱子被装饰成绿意盎然的森林,一串串晶莹剔透的小水滴从树枝上滑落。一座精致的假山立在小水池中央,汩汩清水自山间流入水池,池中金鱼往来游动,颇有灵气。

“教育都发生在一定的区域之中,人的气韵源于生存环境的濡化。”太和四幼园长胥咏梅介绍,老师、家长和幼儿一起,围绕善水”校园文化主题,对校园环境进行了打造。

“快看呀,我带来的白菜头要开花啦。”一个小男孩指着走廊上一个玻璃罐子,兴奋地叫来小伙伴。记者看到,校园的走廊上、教室中,随处摆放着水培植物。老师们还让孩子们看到了更神奇的事:家中切下的白菜头、萝卜头、发芽的生姜和大蒜,这些本来长在地里的植物,放在装有清水的器皿中精心培养,居然变成了美丽的盆栽。孩子们每天观察这些植物的生长,领略水之于生命的魔力。

教室的后墙和侧墙,老师、家长和孩子共同动手,完成了“我是生活小博士”“海底总动员”“小水滴变身记”等主题墙设计,展示了节水小知识、可爱的海洋动物等。在主题墙的丰富完善过程中,“善水”文化被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幼儿。

主题活动

爱水、护水深入幼儿内心

学校的活动室放着许多装着水的玻璃瓶,有的玻璃瓶中的水很清澈,有的水却很浑浊。胥咏梅说,这些都是孩子们假期里在家长和老师帮助下,从射洪县各处带回来的水,有涪江水、梓江水以及各处溪流湖泊的水。

“这个活动给了孩子们深刻的感受,今后,我们还会发动师生更广泛地收集各地的水,倡导大家关注祖国和世界的水资源。”胥咏梅说。

4月,太和四幼组织全园师生和家长,在涪江边的盐井广场、太湖公园、月亮湾,分组开展了“我爱母亲河”社会实践活动,主题包括“保护母亲河,我来倡议”“放养花白鲢,洁净母亲河”“我爱母亲河,百米长卷画涪江”等。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向社会发出号召:“热爱家乡、热爱涪江、保护母亲河、珍惜水资源。”

进入5月,幼儿园又开始为今年的“亲子戏水节”开动脑筋了,这是该园师生和家长共同庆祝“六一”的特别方式。去年儿童节期间,学校成功举行了第一届亲子戏水节。老师和家长合作,制作了大量玩水器械,利用校园中的游泳池、小河沟、草坪等设置了各种游戏区域,以“多变的泡泡水”“有趣的泥水”“好玩的清水”为主题设计了一系列趣味亲子戏水活动。

活动以游园的形式开展,亲子在本班老师带领下玩遍组内所有戏水区域,孩子们过了一个独一无二的节日,家长们更是忘记了年龄,抛开了顾虑,与孩子尽情享受了一段难得的亲子时光。

特色课程

游戏中种下科学的种子

太和四幼在现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从水与科学、水与艺术、水与运动、水与生活4个方面着手,初步构建起园本“水课程”,引导幼儿感受水、了解水,激发他们的科学兴趣和探究欲望。

“哪些东西在水里会沉下去,哪些东西会浮起来呢?”老师们将各类材料交给幼儿,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孩子们还可以自己寻找新材料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如果咱们把两块一样重的橡皮泥,捏成不同的形状,一块是球形的,另一块是扁扁的。它们在水中的沉浮一样吗?”新问题引发幼儿的好奇,使他们不知不觉地进行更多探索。

大型玩教具“流来流去”,可供约30名幼儿共同使用。这套玩教具以天然的竹子和麻绳为主要材料制成,可改变坡度,可调节孔道,可增减障碍。孩子们在玩耍过程中,探究水的运动规律以及影响因素,达到在玩中学、玩中探究的目的。

玩教具“神奇的水”让孩子们在亲手操作中感受水的压力;“净水器”让孩子们观察、体验脏水变成干净水的过程。趣味十足的玩教具和游戏让孩子们乐此不疲,在无意识中种下科学探究的种子。

如此种类繁多的玩教具,几乎都由老师们自己设计,甚至亲手制作。教师李倩是“流来流去”的创作者,有了初步设想后,她向小学科学教研员请教,再结合学前幼儿认知特点,完成了设计。在镇上制作竹器的幼儿家长无偿赠送材料并义务帮助老师制作了这套装置,丰富了孩子们的探究体验。

记者手记

儿童教育专家孙瑞雪曾对幼儿痴迷玩水的现象作过解释:“我们还没有出生的时候,被包裹在母体的羊水里,对水的亲近感与生俱来。儿童从出生到12岁都处在对水有着特殊情结的时期,玩水成为孩子们的一大喜好。这种能够流动,可以是气体、液体,也可以变成固体,有形又无形的东西,对孩子充满了诱惑。水所具有的空间感和流动感,给孩子们创造了巨大的想象空间,成为孩子们最天然的玩具。”

生活中,我们常听到父母抱怨孩子玩水带来的麻烦:把水弄得到处都是;玩水以后很容易感冒或腹痛;有时玩水甚至很危险。因此,不少父母会禁止小孩玩水。

胥咏梅表示,孩子的好奇心很重,越是禁止的,他越有兴致尝试。他喜欢偷玩,说明大人没有正常地给他满足,偷玩才是风险的主要源头。与其孩子偷玩,不如放开让孩子玩,但必须科学地制定规则和措施。

太和四幼把“玩水”这个“麻烦事”引入校园,进而打造成园本特色,尊重了幼儿的兴趣,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科学地进行环境、活动和课程创设,既减少了健康的风险,又丰富了学校的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