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3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50期(总第3067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农村教育信息化“疑难杂症”怎么治?
本报记者 杜蕾/文 刘磊/图
《教育导报》2017年第50期(总第3067期) 导报三版
在教育信息化时代,信息化在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中如何应用,有何难点难题,应当怎样破解?

5月18日,由“村小圆梦”活动组委会举办的四川省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研讨会在成都举行,来自全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大咖”会聚一堂,为农村教育信息化“把脉”“问诊”。

教育现代化依靠信息化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 李后强

世界上的教育多种多样,唯有中国的农村教育重于泰山。因为中国农村人口世界第一,教育面宽力薄。

农村教育具有基础性、全局性的作用。农村教育发展了,农民素质提高了,会形成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这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农村发展的基础是搞好农村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地方政府发展的重大事业,肩负着为地方培养人才的重要职责。基础教育办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农村基础教育事关社会公平正义。近年来,中央和地方针对农村教育特别是针对教育均衡、教育信息化、留守儿童、乡村教师培训等问题出台了系列政策、文件。这些举措有力促进了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但农村教育的整体落后性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不仅严重制约我国教育事业的整体健康发展,对实现农业现代化及新农村建设也都有影响。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增强责任感、使命感。

教育现代化,依靠信息化。自21世纪以来,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已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有力缩小了教育的地区差异,有效促进了教育的公平均衡。会议探讨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农村基础教育如何更好地发展,非常有必要。

 

用中国“翻转课堂”帮助农村学生跨越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何克抗

美国的“翻转课堂”起源于2007年,简单来说,就是学生课前在家里听看教师的视频讲解,课堂上在教师指导下做作业(或实验)。这一课堂模式在2011年以后迅速扩展至全球,并发展成为一种全新的“混合式学习方式”。

而中国的“跨越式教学”试验(从其真实内涵与本质特征看,也就是中国式的“翻转课堂”)早在2000年8月已经开始。

“跨越式教学”试验研究的宗旨是在信息化教学创新理论的指引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协作交流工具以及情感体验与内化工具,用于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构建新型的“主导——主体相结合”课堂教学结构,从而实现基础教育在质量提升方面的跨越式发展。

“跨越式教学”试验研究项目的探索,也面向农村中小学,我们在农村小学试验语文、英语两科;中学则涉及音体美以外的所有学科。如果有网络化教学环境,是最好不过的,但如果短时间做不到,那也没关系,只要能找到其他的、能起到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认知工具以及促进情感体验与内化的工具,同样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与探究。

过去十多年来,我们在16个农村试验区做了“跨越式教学”试验,通过把网络化教学环境下的数字化资源优选以后,印刷成语文的“扩展阅读材料”和英语的“扩展听读材料”,在没有网络化教学环境下,同样取得了优异效果。

“跨越式教学”不仅和“翻转课堂”有相同的本质特征,而且还能对西方“创客教育”的实施提供类似 STEM教改理念与教学模式的支持,与此同时,又能克服“创客教育”固有弊病,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新创客体系。

 

信息化“三通”必须注重质量上的“通”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查有梁

人类社会已经从农业时代,走向工业时代,而现在,进入了智业时代。在智业时代,城市和农村对于知识的学习和应用的程度应该是一样的水平,必须同样重视学习基础知识和掌握人机学习。

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前沿,给我们指出了“语文、数学、外语”是属于科学分类中的广义的“语言学科”(工具学科),不能夸大语言学科在人类认知活动中的作用。那些能够“深度学习”的“智能机器”,也可以帮助人们进行语言交流、翻译、理解、创作。机器学习的能力已经大大超过人的学习能力。人的学习与机器学习相结合,是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教育信息化提出新“三通”: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我认为,不仅要有数量上的“通”,更要有质量上的“通”。学校“通”了吗?必须检查,要有保障“通”机制;教师会了吗?如果不会,要一对一培训帮助教师;学生用了吗?如果没用,要查明原因,因材施教。在农村学校中,教师不会,学生不用,就是“通”了也无用。

高质量的“三通”,我认为应当理解为:纵通、横通、会通。纵通:纵向贯通,继承包容;横通:横向融通,跨学科、跨学校、跨文化、跨国家,交叉组合;会通:整体联通,解决问题。

 

建立绩效导向的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

东北师范大学教授 解月光

可持续发展是目前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问题。

我们对欠发达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进行调查,从8个省(自治区)内各抽取2个欠发达县,每个县选择村小、乡镇小学、县小学、乡镇初中和县初中各1所,共80所学校。

调查发现,欠发达地区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经之路。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到政策、资源、外部援助、师资、信息技术课程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尽管欠发达地区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与进步,但仍有许多令人担忧的地方存在,例如软硬件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没有得到健康发展等。

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解决途径与保障策略,根本在于信息化绩效水平的提升。

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绩效是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目标实现所作出贡献的成效,其水平受制于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系统构成要素的调整,最终决定了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阶段与水平。

所以,我们应该重视绩效评估,采用绩效评估的价值取向与思维方式建立的绩效评估体系,即能够考量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效益,也能够诊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能提供改善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用大数据透视教与学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王陆

在大数据时代,来自于课堂教学行为的大数据,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清晰地认识不同教育发展水平的地区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差异与特点,从而助力中等和薄弱地区的学校与教师通过改进课堂教学行为,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还可以促进优质教育区域更快地总结概括出课堂教学的优秀经验和优秀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从而实现教育优质资源在知识层面的共享与传播,助力教育均衡化发展。

我们做的教师在线实践社区cop(the teacher’ s online communi?ties of practice),是由教师、专家及助学者所组成的一种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相混合的系统,是一种学习型组织,也是一种聚焦教师知识的新的知识管理与知识创生的新途径。

根据 cop所做的课堂行为大数据研究,我们发现课堂中有四类大数据,包括:模式数据、结构数据、行为数据、关系数据。

这些数据怎么去采集?

我们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不同层次去采纳各种各样的大数据,寻求数据的证据链。我们在 cop平台中的上万名老师中采集数据,包括他们发表的帖子、上传的作品、在平台完成的各类学习……做数据挖掘的组合,以分析同一教师会有不同的教学行为。另外,还可以把学和教的过程全部都记录下来,通过监测老师课前准备情况、课中实施策略情况、课后监护策略情况,做成课堂教学大数据模型,研究不同学校、不同教师群体在同样时间里行为的可能差异。

教育信息化能够促进农村发展转型

四川省教育信息化运用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周鑫燚

我想让大家从变革的角度来认识教育信息化。当前,各个领域都在发展信息化,那么教育信息化内在动力是什么呢?是不是因为其他行业信息化了,我们教育领域就必须要信息化?不是这样。我们应该有更深刻的认识:如今,人类知识的存在方式和过去发生了很大变化。

所以,认知都变了,我们的教育能不变吗?

教育信息化为什么是一场革命?从生态领域的角度来说,一定是引发了结构的变革。从微观来说,现在的课堂教学改革,也存在结构变革。课堂教学结构就是老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这四者的关系。在新的课堂教学结构中,这四者关系已然发生了变化:原来以老师为中心的课堂,变成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过去的单向灌输变成了双向互动。

那么,农村教育信息化应该是什么样?是否应该以城市教育信息化作为标杆?我认为不能。我们必须知道,农村教育的特点、难题是什么,才能用信息化破解,城乡一体化绝对不是城乡教育一样化。

我们必须认清,农村教育现代化的目的不是消灭农村教育。农村基础教育的信息化不仅仅服务于我们教育教学本身,它也是农村发展与转型的重要高地。所以,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农村教育的创新与变革,进而促进农村的发展与转型。这是我们教育信息化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农村教师希望信息化设备更实用

成都师范学院副教授 侯中太

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为什么不少农村教师会对教育信息化产生排斥。

首先是制度身份问题。二三十年前,农村教师的地位是比较高的,他有政治、经济与文化三种身份,这三种身份随着城镇化的加剧越来越变得有名无实。其身份特征表现为政治权利不对称,政治参与走形式;经济收入中偏低,经济支出中偏高;教学能力水平较低,但主观体悟较高。

农村教师制度身份现状使得农村教师职业动力严重不足,这是第二个维度。农村教师普遍职业认同感偏低,工作苦与累并存;职业自主性水平低,工作缺乏自由与创新;职业期望值偏低,对职业未来感到迷茫。

另外,农村教师多媒体教学设备使用现状调查显示,农村学校多媒体教学硬件配备水平较低,多媒体教学设备使用率较低,使用水平也较低。我认为,这些可以体现农村教师对教育信息化的自我理解。

我们通过分析,农村教师希望媒体教学设备有很强的实用性,比如农村教师希望多媒体设备能用于题库出题、能用于备课生成、能帮助他们批阅作业;希望媒体教学设备使用方便,包括设备启动与关闭方便、操作程序简单;希望媒体教学设备跟教学紧密结合,比如能为应试教育服务、能简化教学。

 

提高农村教师信息化应用成效

四川师范大学教授 杨小平

提高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践行新型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能力,是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大难点。

如何提高?

加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培训是必须的,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深入开展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途径、方法和模式研究;开展信息化素养培训,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信息化教学理念;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特别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融合培训;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创设情景化学习环境、组织和开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能力与水平。

怎么去保证培训的质量?

可以将相对集中的培训模式改变为分布式、开放式培训,具体可以这样考虑:高校等专业培养机构着重开展教师信息化素养培训;在省、市、县、村级中小学中,选取优势单位成为课程培训点,与一线教学实际紧密结合,凸显一线教师迫切需求;形成基层课程培训点与高校培训中心遥相呼应、协调配合的培养机制。

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另一个重点和难点是,推动建立鼓励优质资源建设与应用推广的市场机制,确保优质数字教学资源的可持续供给。

可以从以下方面去尝试:由专业化的企业或非营利性机构提供资源与服务,学校或政府购买,建立良好的资源与服务供给模式;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产品与服务的评估准入机制、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推动引导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以教师应用为核心,帮助教师依托网络空间快捷获取优质教学资源,开展网络合作与研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