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5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51期(总第3068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字里有乾坤 文中意趣深
——成都市泡桐树小学研发“小学版《说文解字》”
■本报记者胡敏
《教育导报》2017年第51期(总第3068期) 导报二版

鄢小红老师执教汉字文化课《木》(蒲雨摄)

四年级小学生会读写甲骨文、能解说“本末未朱”的造字缘由、面对初中生才学的文言文章毫无阅读障碍。……这是记者近日在成都市泡桐树小学举行的《汉字文化》教材新书发布会看到的场景。这本教材被称作“小学版的《说文解字》”,从汉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写法出发,探寻汉字造字来源,与汉字文化的源远流长。著名诗人、对文字研究颇有建树的流沙河称这是“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并为教材题写书名。

“说文解字”,填补汉字教学空白

《汉字文化》教材来源于泡桐树小学研发的“汉字文化”特色课程,由四川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教材精心遴选“人”“目”“木”等24个部首字,分为人、牲畜、鸟兽、草木和自然等6个单元,从字形、字源、字义入手,以字为媒,将诗词歌赋、神话寓言等经典文本进行编组,言简意赅,富含深意。

该书主编鄢小红在学校建立了“汉字文化”课程研发工作室,已进行3年探索。汉字课很受学生欢迎,学生发现许多象形字和会意字背后的故事,觉得汉字不再是枯燥的符号,而有着生动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本教材在全省开了学习古汉字的先河,堪称小学版的《说文解字》。”四川省小学语文专家张国新认为,该教材建立在大量扎实研究的基础上,并得到许多古汉字专家的指导,有学术上的“正根子”,内容权威。

流沙河说,在他上大学时有专门的《说文解字》课,讲解汉字的来源和流变,让文字和文化一脉相承。他认为,这样的课程和教材“把孩子和祖先连接起来,把断掉了的文化链接起来”,填补了汉字文化这块空白。

此前,教育部颁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鼓励学校编写传统文化校本教材。校长陈杰说,汉字文化课程是对教育部关于文化教育规划的呼应,学校将以此为新的起点,继续探索,有望在将来形成一系列富有泡桐树小学特色的课程以及校本教材。

内容可深可浅,重在激发学生兴趣

现场,鄢小红围绕“木”字字群示范了《汉字文化》课的上法,四年级的学生从甲骨文、金文、小篆的写法,理解“本末未朱”等字的本义。鄢小红设计了游戏环节,从两棵树等图片中猜出林、森、巢、集、果等字,学生们兴趣高涨,连连猜中,展现了对造字法较深的理解。鄢小红还从字出发,引发同学们关注字背后的文化、地理内涵,从“楚”字丛生灌木的本义引申到灌木多生的地方“楚国”,对历史和地理知识有所涉猎。

面对《荔枝图序》、《新唐书》、《史记》等诗文中的相关文段,四年级学生并无明显的阅读障碍,依靠拼音和注释,学生能对答如流。

初中生才学的文言文放在小学课文中合适吗?鄢小红认为,并无不妥。《汉字文化》教材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都可以上,上课老师把握难度,内容“可深可浅”,针对低年级可重在识字,关注字音、字形、字义,文化作为引起孩子兴趣的元素。而中高年级则可根据孩子基础,加入更多引申义和文化内涵。

该校副校长陈铁军认为,小学一二年级本来就是学生识字的起始阶段,加入汉字文化课程,孩子从汉字的起源、造字过程中,感受汉字从图像变成文字的演绎过程,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识字兴趣。

希望改变国学“重背诵,轻思维”的现状

开发《汉字文化》课程的创意,来源于鄢小红对国学教育现状的思考。她本人热爱国学,但她在教学中发现,目前国学经典的选择有许多争议,并且有重背诵、轻思考的倾向。

从上一届学生即将毕业时,鄢小红就在思考要做汉字文化课,直到新一届学生到了二年级,她终于完成了广泛吸纳相关知识、搭建课程基本架构的过程,开起了汉字文化课,果然很受学生欢迎。陈杰非常认同鄢小红的创意,于是“汉字文化”课程研发工作室建立起来,以团队之力推动课程研发。

“传统国学教育方式,主要让孩子读经、吟诵,或者通过文白对照的方式理解文意,根据我的教学经验,不能根本引起孩子的兴趣。”鄢小红认为,汉字文化课程想要探索以现代教学观念学习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不仅是传承、理解、背诵,也可以用来探究、质疑、反思,孩子得到的不仅是知识,还可以形成孩子对文化传统由来探究的能力。

经过3年积累,鄢小红发现班上孩子思维有了质的变化,对造字以及背后文化的理解超出了她的预期。“小学阶段不在于知识量有多大,而是培养孩子对传统文化的好奇心,让他们带着兴趣去想象、批判、认同,接受传统文化中文学、历史、地理等元素的洗礼,孩子有了进入传统文化的能力,就能用一生去学习。”鄢小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