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7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52期(总第3069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电子科大开发“心理园艺课”
学生通过感知自然与生命“治心病”
■本报记者鲁磊倪秀
《教育导报》2017年第52期(总第3069期) 导报二版

这学期,电子科技大学大三学生秦浩的课表中多了一门种植课,让这个从来没有接触过种植的男生,经常围着花花草草打转。

“第一堂课的主题是种子发芽,学习不同种子的种植方法。这就是开学时种下的,现在已经长这么大了!”秦浩指着自己种的红甜菜说,除了种菜,他们还在课堂上自己设计花盆,自己动手做草莓酱,甚至取植物的汁液,制作不同颜色的手工香皂,扎染五颜六色的丝巾。……

“曾经有男生偷偷跟我说,他这一周没有跟任何一个女生说过话,除了食堂大妈。”提起开设这门园艺选修课的初衷,电子科大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专职教师王海星说,走在校园里,他经常见到学生戴着耳机,不跟人交流,也不看别人。“整个人盯着脚尖走路,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其实是非常不好的。”

据不完全统计,在美国一流大学当中,学生使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比例约达10%。而在电子科技大学,这个使用比例约有2 .3%,每年大概有2000多人次使用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服务。心理咨询话题除了恋爱心理困扰和学习压力,这两年也反映出有精神障碍、抑郁症、焦虑症等问题的苗头。

“很多心理问题具有隐蔽性。”电子科大心理中心主任、应用心理学专家李媛表示,很多心理问题,当事人不说,外人根本看不出来,他憋着藏着,就容易钻牛角尖,最后引发严重的后果。

事实上,从汶川地震之后,电子科大心理健康中心便开始探索如何在大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2015年,针对成年人不愿意表露心理活动的特征,中心尝试举行了“园艺健心”活动,指导学生通过园艺种植来疏导心理问题,在学生中引发热烈反响。

“种子的趋光性和抗压性能带给人正向能量;拔草、除虫等过程能让人的情绪保持平和;悉心照顾一棵植物,能体会生命的责任。”王海星说,在梳理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中心将种植、园艺和生命课程结合起来,今年开发了实践类公选课《种植——体会生命的力量》。

让王海星吃惊的是,这门选修课虽然是第一次尝试,但很受学生们欢迎,在短时间内就被一抢而空。“有一个学生,在课程总结中说,原本人生非常迷茫,走在路上经常不知道该去哪里,路边的花草树木在他看来没有色彩。”王海星说,上了这门课以后,这名学生发现人生有了新的目标,觉得自己有照顾好这些植物的责任,重新看到人生的色彩。

现在,秦浩不仅学会了种植、浇水、施肥,还有感受到心境的变化。“以前心情不好时,只会去网吧打游戏。现在不一样了,心情不好就来松土、拔草、浇水,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浇,过程让人很平静。”

“园艺心理课程是电子科技大学心理健康中心2017年开发的特色课程之一,通过园艺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感受阳光、水分、土壤、空气与生命的相互作用,感受生命的力量;通过扎染、手绘艺术等多种形式,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视、听、味、触、嗅五感敏锐度,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李媛说,人的五感是最直观的,通过这门园艺课,对缓解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强迫症等心理问题都有不错的效果。

“现在,有些学生因为一点小事,和人吵架,去伤害别人,甚至是自杀。电子科大这个方法特别好,体验式的教学,直接的感官刺激,让学生自己去感受成长的过程,以此获得对生命的热爱。”成都医学院心理学系教授李彦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