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7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52期(总第3069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言荣激励青年学子
打好基础,扣好第一颗扣子
本报记者 何文鑫
《教育导报》2017年第52期(总第3069期) 导报二版

李言荣给学生作励志演讲(何文鑫摄)

“人一辈子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能努力做好一方面就已经很不错了。”顶着一系列头衔和光环,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李言荣开场便向青年学子口吐人生箴言。

日前,“院士回母校”活动四川启动仪式在四川师范大学举行,院士李言荣回到母校,登台首秀,激励后辈。在他看来,人要想取得成就,就须打好基础,扣好第一颗扣子。

1979年,李言荣从射洪县来四川师范大学读书。“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来省会,很兴奋,能上大学了,觉得不得了。”回忆起当年时光,李言荣满面笑容。

四川师范大学化学系的4位教授亲自授课,给他的知识打下了基础。对于李言荣而言,这为他以后的科研之路扣好了第一颗扣子。蔡冀英等老师则给他们打开了另一扇通向外部世界的窗。

从蔡冀英的口中,李言荣获知,读了大学还可以继续考研,还有出国留学等道路,他又兴奋了。随后他立志考研,从事科研。1987年,他考进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念硕士和博士。博士毕业,又到电子科技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后到德国与美国留学与访学。

他认为,科研上,必须追求卓越,要去行业最好的平台学习和从事研究工作,那里有不一样的风景和视野。“大浪淘沙,人生不能等所有条件都合适了再去做。”他鼓励青年要敢迈步子,少在无关紧要的事上浪费时间。

“人生重要的就那么几步,选对了,后面的路跟着走就是了。杀鸡有时候就应该用牛刀。”李言荣说,高考、读研、出国留学、独立负责一项科研,这几步于他而言,至关重要。

从国内到国外学习,再回国主持实验室,舞台越来越大,取得的成果也越来越多。但是,从研究生开始,李言荣的研究大致就是围绕着材料化学进行,甚至回国后的10年,只做超导薄膜的研究。他认为,专注于一个领域,才能集中精力攻克难关。

专注体现在“勤奋”二字上。李言荣来自小地方,家里没什么文化,英语毫无功底,后边即使学了英语,听说能力也落了一大截。以前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要发言,他就提前朗诵几十遍,都能把全文背下来。

在国外留学,李言荣珍惜机会,外国人回家过圣诞,他就待在实验室不停做实验。“我比别人笨一点,我只有靠勤奋了。”直到现在,只要是待实验室工作,他没有一天子夜前离开。他觉得,科研人都有黄金年龄,精力最集中的时段在三四十岁期间。

李言荣告诫后辈青年,在做事上要追求卓越,但在生活中就不要较真,要与人为善。“我们都是平凡的人,能在追求人生的意义和卓越时,又让身边的人快乐和有意义,也算不虚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