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30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53期(总第3070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读《这是我想要的生活》
■王瑞
《教育导报》2017年第53期(总第3070期) 导报四版

儒勒·列那尔的散文选《这是我想要的生活》是一本挺厚的书,340页,江苏文艺出版社2014年8月出版的。

在这本书的封面上有几句话。第一句是“他把寂静变成了文学”,这句话的字很大,但却是我从图书馆借这本书之前没有在意的。还有一句话是:“如果说读泰戈尔,能够体会到人世之美,那么读儒勒·列那尔,能感受到这个世界最真实的自然之美。”因为这句自然之美,和这本书的名字深深地吸引了我,我觉得他一定是在自然中找到了生活的真谛,自然成了他全部的生活的那种人。我脑海里浮现的是《瓦尔登湖》《猎人笔记》那样的自然之美,和一颗在自然中悠然自得的心。

这本书有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叫做《自然纪事》,记录了鸡、鸭、鹅、牛、马、狗、猫这些寻常可见的动物,以及作者在森林里遇到的:松鸭、老鹰、喜鹊之类的鸟类、昆虫和动物。在这一部分里的自然是幽默而轻快的。

他这样描写他眼中的自然:《公鸡》是处处留情、乱标爱的句点的,用尽全力想战胜教堂屋顶上那只作为风向标的公鸡,总是好斗的样子;《牛》的步伐是轻快得如同春夜里那纤细的雨脚,绵密而又有踏踏的韵律;《两只兔子》是他们虽说一天只吃一顿饭,可这顿饭吃的时间还真不短哩,起码要吃上个一整天。在这本书里,像这样明朗的句子随处可见,我猜想作者一定是个心中充满阳光的人。

这本书的第二部分叫做《胡萝卜须》。胡萝卜须是个小男孩,他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晚上老女佣忘记关鸡窝的门,哥哥姐姐都说害怕,都说胡萝卜须勇敢,妈妈就让胡萝卜须去。胡萝卜须也怕黑,姐姐答应送他到门口,可是等到了门口,姐姐早就跑开了。于是他勇敢地走过去,关上鸡窝的门,像个勇敢的士兵。可回来后,胡萝卜须没有得到任何的夸奖,而是母亲决定以后每天晚上关鸡窝门的工作,都交给他。

胡萝卜须是个长得不怎么好看的孩子,而且也不爱说话。当他第一次和哥哥带着一支猎枪去打猎的时候,他背了那沉重的猎枪整整一路,而在每次打猎物的时候,哥哥都用一种神奇的方式,把枪抢走了。而在路上,那把枪又扛到了胡萝卜须身上。

上学的时候,他因为告发了舍监和一个男生之间的吻,而被关禁闭。舍监,那个大家都喜欢的舍监,因此而被辞退。胡萝卜须看着舍监离开,在心里咆哮着:为什么不亲我,我也有红脸蛋。胡萝卜须长大了,日渐敏感,他会在意为什么爸爸只吻了哥哥,而没吻自己,他会开始和妈妈宣战,告诉她不要再戏弄我了,因为我不爱你了。但最后,当他面对妈妈可怕的微笑时,他仍然懦弱地表示妈妈爱着自己。

读第二部分的时候,我一直想象着胡萝卜须一定是作者的一个孩子,最小的一个,敏感的,孤独的,却被爱着的。读完整本书,我才在扉页上看到了作者介绍:儒勒·列那尔,法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戏剧作家。父亲性情粗暴,爱挖苦人。母亲是个虔诚的宗教徒,严厉、苛刻。父母亲都偏爱哥哥姐姐,他在家里动辄得咎,老是挨打。儒勒·列那尔在世时间只有47年。

我才明白,那个总是挨打、总是被欺负的胡萝卜须就是作者自己呀。而文章里面全部的爱,都是来自作者,他把那个小小的自己所经历的一切,用一种幽默和疼爱的笔调呈现出来,而此刻我突然能领略文字中的寂静之美——那是一种哪怕现实生活如此绝望,他仍能够在自然中,感受生命的律动和美好的勇敢。那是一种哪怕人人都唾弃他的丑陋,他仍能听到鸟叫的节奏和风起的声音的豁达。

自然,从来是不偏不倚地对待每一个人,从胡萝卜须开始,儒勒·列那尔就感受到了。我想,虽然生活并不是他想要的生活,但他在其中锻炼出了看到世界美好的本领,而这是最伟大的生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