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30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53期(总第3070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高校思政工作重心在立德树人
■汪庆军
《教育导报》2017年第53期(总第3070期) 导报三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培养人”的问题,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普遍共识,不同观点的本质区别在于“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它决定了立德树人这一中心环节的价值定位与路径选择。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思考、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人”的论述为理论指南,将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心来抓。

立德树人要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为谁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是立德树人的总前提。我国高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以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价值引领与实践要求的高校,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优秀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校。作为国家意识形态传播的阵地前沿,高校党委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负有高度的政治意识并承担严肃的政治责任。具体来说,在坚持因时、因势推进思想政治理论学科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改革的同时,高校必须站稳政治立场,必须明白我们的改革要在社会主义方向下进行,立德树人的目标是服务人民大众的。一句话,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进行,高校的意识形态只能属于马克思主义。

立德树人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立德树人的价值主体,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实践主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这就要求在解决“如何培养人”时要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在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要研究学生思想行为的转化发展规律,合理安排教学任务,形成教学内容与学生思想的需求对接,增强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从而改变教与学“两张皮”的现状,最终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立德树人要坚持优化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全党动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总是以一定的环境为前提的,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影响高校学生的心理状态和价值判断。当前,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总体上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理论研究、教学方式创新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也应当看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越来越复杂化,经济结构的两极化不断带来心理冲击,信息网络化不断带来传播困扰,社会思潮多元化不断带来文化困惑,如任其蔓延必将波及高校并将导致高校学生对社会主义思想政治理论的认同感弱化。因此,新常态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在国家层面上创新顶层设计,全社会齐抓共管,从而协调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不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趋势,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

(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