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3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55期(总第3072期) 导报一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点亮你的理想 是我的使命”
西南交大校领导上“思政课”
■本报记者鲁磊
《教育导报》2017年第55期(总第3072期) 导报一版

“奥巴马最钦佩中国的两件事是什么?”在侧耳倾听了学生“爱国情怀”“中国制造”“改革开放三十年成绩”等回答之后,西南交大校长徐飞斩钉截铁地说出——“一个是中国高铁!一个是数学教育!”台下迅即响起了长达15秒的掌声。

这是西南交通大学一堂形势与政策课上的情景。可容纳180人的阶梯教室,被前来听课的同学坐得满满当当,教室的后门还不断有师生涌入。有的同学索性坐在了过道里、台阶上。

近日,从党委书记到校长、副校长,西南交通大学校领导班子走上思政课讲台,为学生授课。

在被问到“上好一堂思政课的关键”时,徐飞说:“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润物细无声。思政教学就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就是灵魂受到洗礼,思想得到提高、认识得到深化的过程。”

如何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讲到学生心里去?徐飞的课堂上,从雄安新区的千年大计引出国家创新力度,从宇宙时空的多维度引出“五有交大人”的协同培养……旁征博引,信手拈来。

副校长蒲云时不时走下讲台与同学交流,从国际战略较量到中外合作办学的艰苦谈判,从全面深化改革到中国“互联网+”走在世界前列,他用丰富的案例和翔实的数据讲述对“中国创造”的深刻认知。“在中国,很多事情的完成必须依靠党。”副校长蒲云坚定地说。

学校总会计师张兵的课堂上,除了让同学们大呼“过瘾”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有洋洋洒洒写满黑板的粉笔字。不管是拯救美国经济的“拉弗曲线”,还是当前中国经济的“三期叠加”和“L型走势”,张兵总能用简明的话语将复杂的经济学理论与中国发展实际讲得明明白白。

这样的课堂,怎能不收获超高的抬头率?

课后,意犹未尽的同学们在不记名的采访本上写下听课感受:

“校领导的讲课风格和我想象中不太一样,非常有亲和力,信息量也超大,让我更愿意去思考。”

有的同学开始还有疑问:“校领导平时那么忙,能上好思政课吗?”

翻开学校党委书记王顺洪的讲稿,布满了字斟句酌的修改痕迹。直到上课的当日清晨,徐飞还在认真校对 PPT课件。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冯晓云一口气写了170多页的 PPT,做好了长期为本科生上思政课的准备。

事实上,校领导、教授坚持到教学一线授课是西南交大的传统,2014年,西南交大便打破传统学科边界,打造“混合课堂”,鼓励专家教授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长,开发新生通识课程和优质示范课程。思政课程是其混合课堂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徐飞表示,“校领导上思政课”要制度化、经常化、常态化,推动学校思政课在“真信、真学、真懂、真用”上下功夫。

“三尺讲台,责无旁贷。我无比享受、珍惜这个过程。”王顺洪说,平时跟同学们面对面的机会不多,恨不得把平日的积累、心里的话都倾囊相授。“即便是当了书记、校长,也要回归课堂,回归教书育人的一片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