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0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62期(总第3079期) 导报一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内江市:学校联盟让优质资源全覆盖
■本报记者何元凯
《教育导报》2017年第62期(总第3079期) 导报一版

“九中孩子真能享受一中资源?九中会有哪些实在变化?”在近日举行的内江市主城区学校联盟挂仪式上,刘女士关切地向市教育负责人询问。刘女士的孩子面临小升初,为择校焦虑的她看到了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希望。

挂牌仪式上,内江九中挂牌为内江一中(九中)校区,内江七中挂牌为内江二中(七中)校区,内江铁中挂牌为内江六中(铁中)校区。

如何有效缓解“择校热”,让优资源辐射更多学校、更多市民受?内江市政府开出一剂药方——政府主导、多部门联动,推动优质校与薄弱学校深度融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真刀真枪”的深度融合

内江市的学校联盟有何特点?受到政府和民众高度重视?市教育局局长黄英作了解释。

在内江,“一二六”(一中、二中、六中)在市民眼中即是优质教育资源的代名词。学校联盟建设采取先行试点、逐步推广的方式,将“一二六”分别与3所相对薄弱学校结对。

“要深度融合就是要动真刀真枪。”黄英介绍,联盟计划由市政府主导,教育、发改、编办、人社、财政等多部门联动实施。试点阶段,联盟学校原有法人地位、领导班子、教师编制、财务核算保持相对独立,对条件成熟的牵头学校校长在人事编制、资金使用、资源调配等方面赋予一定权限。成员学校校长法人代表地位、行政职级和工资待遇不变,接受牵头学校管理指导。

联盟学校逐步实行“九统一”,即管理策略、设施设备、教师调配、师资培训、课程规划、教研活动、组织备课、质量监测、评价激励的统一,将优质校先进管理模式、文化体系嫁接到薄弱校。

编制部门将适度增加牵头学校教职工编制,为其选派干部、教师到成员学校任职创造条件。人社、教育部门将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充实牵头学校师资力量。财政部门将落实联盟改革专项经费。政府还将牵头制订联盟捆绑考核评价方案,实行“一年一考核一认定”的动态管理机制,评价结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

黄英说,通过一段时间的实施,鼓励达到一定条件的成员校脱离联盟,形成新的优质品牌,实现扩大优质资源增量的目标。

为薄弱学校发展注入新活力

内江七中校长谢锦玲介绍,内江二中和内江七中已开展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研讨、德育主题班会交流、校园艺术节观摩交流等活动,目前正在部署互派师资、统一教学管理、共享教育资源等具体措施。

“我孩子今年小升初,如今二中与七中全面合作,捆绑发展,我和孩子商量好了,就读七中,不折腾了。”七中附近居民王雪梅说。

“铁中将认真学习借鉴六中教学管理经验,乘势而为,主动作为。”内江铁中校长陈华东说,六中和铁中计划在高中和初中两个阶段展开深度合作,确定了“志同道合,深度联盟;行动一致,共同发展”十六字联盟方针。这学期,两校已经实现常规测试同步。

“采用六中的教学方案、管理模式、试卷、辅导资料,读铁中就相当于读六中了。”铁中学生刘思艺相信自己的成绩会提高。

“成为一中的成员学校,我们一定抓住这次机遇。”内江九中校长曾长生介绍,近年,学校生源急剧萎缩,目前,只有初中6个班190名学生。这学期开始,一中每周教研活动已将九中教师全部纳入;4月两校统一进行了期中考试;一中教科室主任叶华维已先行到九中开展工作。下学期联盟工作将全面落实。正值招生季,曾长生告诉记者,以联盟学校为关键词的招生宣传已经初现效果。

“做教育是有社会责任的,相对优质学校不应只顾自身发展。教师互派后,双方教师都会得到锻炼。”内江一中校长闻正国说,全校教职工已达成思想上的共识,将联盟工作作为分内之事,全面参与。

层层推进的教育改革

记者了解到,在市政府推动该联盟之前,该市市中区已有先行经验。2012年,市中区乐贤中心校与实验小学结对,实行教师管理、教学进度、校本研修等“七个统一”。实验小学选派领导和教师到乐贤任职。乐贤中心校迅速“活”过来,学生由283人增加到700人。

2014年,市中区将生源萎缩的三初中并入翔龙中学,三初中建制撤销,学校资产、人员由翔龙中学统一管理、调配,整合后,其教育教学质量迅速提升,学生从150人增加到400人。市中区的经验为市级层面的联盟计划提供了借鉴。

2016年小升初,内江城区大量家长报名参加六中摇号。但名额有限,摇中者庆幸,落选者心有不甘。“凭什么人家孩子能上好学校。”部分家长到市政府施加压力,要求一中、二中、六中增加班级、扩大班额。

内江的现象是全国普遍现象的一个缩影。《义务教育法》明文规定,“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但长期形成的聚集效应短期难以改变。基础教育“一边热、一边冷”的情况需花大力气改变。

“一二六”这样的学校只能满足部分需求,要有效化解择校热,必须下力气统筹全局。内江市的深度学校联盟为教育均衡发展进行了有力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