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7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65期(总第3082期) 导报一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马尔康:“影子+镜子”培训村小教师
■本报记者杨钢屈辉何文鑫
《教育导报》2017年第65期(总第3082期) 导报一版

5月中旬,马尔康市今年第一次教师培训会小结中,有几名年轻老师哭了。原因是,这几名老师在培训中看到自己的不足。

参加小结会的马尔康市教育局局长刘荣欣没想到培训会有这样的效果。高原条件艰苦,师资紧缺,也留不住人才,教育发展的艰难令他心痛与心急。一位幼教专业教师告诉刘荣欣,所在学校缺老师,让她教六年级,她觉得自己对不起班上7名学生。

“不花精力培养教师梯队,马尔康的教育将有更大的危机!”刘荣欣对记者说。

今年5月,马尔康市开始实施“一线名师带一线教师”的“影子教学与镜子教学”培养模式。村小的主科教师,只要是愿意扎根马尔康市且有学习意愿的,都有机会到市区学校,与结对老师形影不离,全面学习。

木尔宗学校的语文教师罗依斯满,刚参加工作一年,年轻的她带着满腔教育理想和热情。然而,她发现学生连说汉语都困难,要想在班上实施新的课改理念,即学生先学,老师再教,难上加难。

参加培训期间,罗依斯满走进马尔康市第三小学,有着26年教学经验的名师索郎卓玛成了她的“镜子”。罗依斯满与索郎卓玛形影不离,听课、备课、批改作业都在一起,活脱脱成了后者的“影子”。

第一周,索郎卓玛让罗依斯满先听课,并做好笔记。课后,索郎卓玛给她详细解析这堂课为什么这样上、如何设计。每周三语文组集体备课,索郎卓玛带着她的“影子”一起参加。第二周,索郎卓玛指导罗依斯满制作课件,并让她上示范课。

罗依斯满说,村小班级小,学生人数少,小组讨论效果不好。索郎卓玛让她去观摩在学校举行的全县教学技能大比武,从中获得一些思考,并时时与罗依斯满交流意见。

“镜子”的一言一行,上课着装及礼仪,都在“影子”的眼中。跟岗锻炼的两周,罗依斯满感受最大的是三小老师的敬业与严谨,即便索郎卓玛年龄大了,但还是扎实上好每一堂课。

“其实有了影子,我们自己也在提升。”在指导的过程中,索郎卓玛需要对自己再分析,要对教学做提炼。实际上,自己成了自己的镜子。“有了影子,平时备课得更加花精力,晚上回家了,还要想下第二天怎么讲。”不止于此,索郎卓玛觉得年轻教师有活力,且电脑技术好,与他们相处,自己也仿佛年轻了许多。

根据培养方案,罗依斯满回校教学一段时间后,还将回炉再造,继续跟着索郎卓玛学习。比起过去的培训,刘荣欣认为,如今的方案避免浅尝辄止、千人一面、理论与实际脱节等问题,“影子”们学教学方法,学“镜子”的师德,教育的变化润物细无声。

刘荣欣还有着自己的盘算,这一次培训了12名教师,一年轮训下来将达40人以上,持续下去,“教师人才库将愈来愈丰满。”

在藏语中,马尔康意为“火苗旺盛的地方”。有了更多的教师深深扎根,马尔康教育的火种才会燃得更旺,播撒得更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