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4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68期(总第3085期) 导报一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阿坝州:牵住脱贫攻坚的“牛鼻子”
■本报记者杨钢屈辉何文鑫
《教育导报》2017年第68期(总第3085期) 导报一版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战略决策,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脱贫攻坚的战略思想,打好我省教育脱贫攻坚战,确保我省2017年计划摘帽的16个贫困县、3700个贫困村、105万贫困人口脱贫攻坚任务顺利完成,省教育厅日前出台了“四川教育扶贫2017年度实施方案”,从控辍保学、改薄、教育资助、发展民族教育等多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即日起,本报推出“聚焦教育扶贫确保脱贫摘帽”专题报道,通过对计划摘帽县的走访、挖掘,宣传教育扶贫中涌现出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模范,为脱贫摘帽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敬请关注!

马尔康市第三小学学生课间一瞬,童真和幸福在他们脸上绽放。(本报记者屈辉摄)

阿坝县哇尔玛乡洞沟村的藏族女孩卓玛吉没想到,自己辍学一年后还能返回校园。

因为家贫,2012年,卓玛吉初中毕业便辍学回家放牧。一年后,阿坝州开始实施15年义务教育。听到这个消息,卓玛吉毅然回校复学,3年后考上大学,她的人生因此改变。

随着普惠力度的增大,资助范围的扩大,师资激励的加大,在阿坝州,像卓玛吉一样的学生享受到愈来愈好的教育。

扩大义务教育范围,补齐资助短板

卓玛吉享受到更长的义务教育和相关资助,得益于阿坝州在教育上的整体谋划和大力投入。

高原民族地区,贫困家庭多,学生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因为有免费教育,有资助,困难小,上学意愿强。马尔康市教育局局长刘荣欣告诉记者,近年来,需要上门反复劝学生回校就读的工作量早已不像以前那么大了。

然而,不少学生初中毕业又重新陷入辍学之中,不再继续念书。教育依然是扶贫攻坚中的硬骨头。

“教育扶贫就是断穷根的最好途径,在民族地区,抓好了教育也就是牵住了脱贫攻坚的‘牛鼻子’。”阿坝州教育局副局长李开海说,要敢于突破自身障碍。

阿坝州开始探索实施十五年义务教育。除了在国家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实施免费教育和相关补助,减免政策向两头延伸。学前教育阶段,巩固一村一幼成果,增大普惠力度。每年按照每生750元的标准减免保教费,每生每年享受600元的午餐补助。

在高中教育阶段,为建档立卡户子女及其他家庭困难子女免除学费和教材费,这一比例已达到50%。未来,阿坝州计划使1 .6万高中生为这一教育福利所覆盖,为0 .82万名家庭困难学生每年提供国家助学金2000元。

有了每年2000元的生活补助,若尔盖县贫困家庭的让旦和更等足两兄弟终于可以无忧地上职业院校了。兄弟俩都选择了藏医专业,刻苦学习。他们成了村里的榜样,邻居们说,政策好了,孩子们也要像他们一样读书改变自己。

“过去中职、高职、本科及以上教育阶段的资助是短板,不少学生因为继续求学而使家庭致贫,背上一身债务,难以安心学习。”刘荣欣说,现在阿坝州正在补上这块短板。

马尔康市还设立教育扶贫救助基金,为那些虽不是建档立卡户但又上学困难的家庭提供资助,仅去年,就有983名大中专学生获得基金资助。

“住宿条件好了,学生再不用起早摸黑了”

“现在基本不用上门劝学了。”阿坝县麦尔玛中心校藏文教师华尔措感到很欣慰。她在该校教书已经是第24个年头了。

华尔措是农民出身,她妹妹也在教书,深知知识拓展眼界、改变人命运的重要性。当老师后,面对时常辍学的孩子,她不愿意放弃,数次上门做家长工作。道路不通,牧民迁徙,她就走路和骑马,赶数公里去拉回学生。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内地交流的增多,民族地区的家长也愈来愈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当地的教育资助政策持续加大,学生享受到的福利更多,入学率升高。在华尔措看来,学校条件的改善也是重要原因。

(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