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9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70期(总第3087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潜心阅读 开卷有益
■罗庚蓉
《教育导报》2017年第70期(总第3087期) 导报三版

在现代网络高速发展,多数学生静不下心来认真阅读纸质书籍的环境下,通过学校教育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势在必行。而提高阅读速度和增大阅读量也将是衡量语文能力的重要指标。

那么,我们怎么来指导学生的阅读呢?

第一阶段是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开学时,我在任教的两个班作了个调查,近一百人中喜欢阅读的学生不到十人。所以,让学生阅读得先从培养阅读习惯出发。我要求学生凭兴趣选择读物,自己决定阅读数量和时间,抓住有趣的章节仔细玩味,不感兴趣的部分可以跳过。材料范围可以十分广泛,不给他们任何附加条件,以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他们就会从好的作品中得到多方面有益的知识,受到情感陶冶,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审美的享受。

第二阶段是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这个阶段老师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需要对学生的阅读作一些指导。

首先,让学生读好书。指导学生读某学科领域里最知名、最权威的学者的书,让他们全面、准确地了解该学科的发展。也可以推荐一些畅销书给学生。一本书的故事能吸引和打动人心,能一下子让读者驻足,想要看个分明,探个究竟,就是好书;一部作品无论是写历史,还是小说或散文,展现出了作者和人物令人钦佩的思想及感情,它也一定是好书。老师可以给学生开一些书目,再让他们去选择。

其次,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中学生的学习任务比较繁重,要抽出时间读自己有兴趣的课外读物,是很难的,所以,必须给他们充分的时间阅读。我们把星期四下午的课固定为读书时间,周末语文学科也尽量不布置书面作业而是让他们去阅读。同时鼓励学生善于利用课余零星时间阅读,积少成多。在寒暑假、节假日,鼓励学生根据兴趣,广泛涉猎,大量阅读。

再次,展示读书笔记,考察阅读效果。学生的自主读书笔记是最能反映学生课外阅读量和阅读效果的一种形式。每学期一次的笔记展示既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又可让学生相互交流阅读体会,共同提高。读书笔记让学生积累了生活常识和经验,获取大量词汇和语句,培养了语感,真正做到“开卷有益”。

第三阶段是课堂阅读,即老师带领学生对文本进行解读。

文本解读包括:思想情感——正确理解隐藏于文本内容之中的思想,包括作者和文本本身具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语言内容——正确了解文本所表现的客观事物;语言形式——正确把握文本遣词造句、构段成篇及表情达意方面的方法、特点。

课堂阅读应关注学生的初始化阅读。在学生没有接触文本时,不要设计教学活动,在接触文本、获得原始体验后,教师应通过各种活动了解原始体验、矫正原始体验、引申原始体验,并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学生原始体验的基础上生成、引导、训练。这样的教学才真正能够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提升。

新课标要求教师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强调个性化、多元化解读,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但这绝不意味着忽视或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应善于结合课文和学生特点,既生动有趣又高效艺术地将文本学习转化为一个个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提高。、教师要当讲则讲,当问则问,当导则导,当练则练。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让学生通过文字表层读懂文章的意蕴和意境,读懂作者的内心世界,体会到作品遣词造句的妙处,达到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对文本的精准解读。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写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阅读教学也是如此。只有大量阅读,才能开阔阅读的视野,积淀深厚的文化功底。学生如是,老师亦如是。师生共同阅读,语文课才会精彩!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四十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