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31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71期(总第3088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教育部思政司副司长谈思政课教学
“既要营养还要易于吸收”
■本报记者殷樱
《教育导报》2017年第71期(总第3088期) 导报二版

“让思政课的思想大餐,成为学生的精神盛宴,既营养丰富又美味可口,而且还要易于吸收。”日前,在全省高校党委书记、校(院)长思想政治建设专题培训班上,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副司长王光彦如是说。

王光彦表示,如果思政课讲得不好,关键在于理论和实践脱节。“课堂上言者谆谆,听者藐藐。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却觉得百无聊赖。为什么,因为课没教好,学生不爱听。思政课老师要敢于回答学生的敏感问题。”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王光彦认为,高校要明确目标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线上与线下的关系。

处理课内与课外的关系,首要任务是提升亲和力和针对性。“课内教育,怎么抓,要先弄清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关系。”王光彦说,对于思政课程,教材要贴近实际、通俗易懂,思政老师要提高教学能力。“让马克思说中国话,让大专家讲家常话,让基本原理变成生动道理,让根本方法变成管用办法。要把‘大水漫灌’变成‘精准滴灌’。”课程思政要求所有学科要蕴含德育元素,评价体系也要跟上。

课外教育则注重实践育人和文化育人。王光彦表示,我们要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但目前我们的实践教学能力依然是短板。文化育人,特别是强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为文化是高校的底色。

如何解决线上与线下的关系,主要任务是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在王光彦看来,网上教育首先是平台建设,解决“只管修路不管行车”的问题,学校要用丰富的产品紧紧把学生黏住。网络内容建设同样重要,这也是解决“只有发帖量,没有点击率”的问题,需要改用网言网语去实现。网络是快读时代,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要利用网络的规律行事。线下教育则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和困难帮扶。

除了给出如何上好思政课的具体建议,王光彦也提出,高校要准确把握当前高校思政工作的形势和挑战,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遵循思政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