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72期(总第3089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鱼鳞瓦下听秋雨
■刘永红
《教育导报》2017年第72期(总第3089期) 导报四版

由于工作的调动,我离开了故乡。远离故乡,陡增悲凉与落寞。初秋时节,我回到了故乡,秋雨像极了一串串省略号,省略了蓝天、白云……晚间,正要酣然入睡,突听得外面雨点敲击瓦片清脆的声音,于是坐起披衣,斜靠床头。

“瓦是房屋的眼皮,雨是屋檐的泪水。”其实,母亲并不会写诗,但“眼皮”与“泪水”的意象在这里巧夺天工,可能是她观察生活最原始、最质朴的反映;也正是这两个喻体,诱使我无数次地抬起大大的脑袋,关注着那些像弯弓又像括号,像新月又像蛾眉的鱼鳞瓦。

从小在鱼鳞瓦下的土屋里长大,梅雨季节,我总喜欢贴着窄小的窗棂,听雨落叮咚;有时翘首对面的屋檐,望水花四溅,听瓦楞摩挲……所有的影像幻化成一幅情景交融的画,所有的声音混合成一支有始无终的曲,催我昏昏然入睡,也使我戚戚然惊醒。有时候,母亲忙完家务,轻轻地一声招呼,我们弟兄仨人就雀跃般地聚拢过去,缠她讲孤魂鬼怪,或听她教拼音汉字,或跟她吟民歌小调……其情融融的场景,至今回想起来依然心生涟漪。

今夜,母亲已经酣然入睡,我轻轻地走进她的房间,她细微的鼾声与喁喁的秋雨合着共同的节拍,如同儿时母亲吟咏的摇篮曲,可我还是无法入眠,索性蹑手蹑脚地从床上爬了起来,静静地伫立于窗前,沉浸在自己无边的闲思遐想之中。

瓦是家的符号,家是情的寄托。久居都市,很难听到雨点和屋瓦演奏的交响乐。离开故乡,不见了屋瓦,乡愁自然而然从心头泛起,把身子寄居到泥瓦的屋檐下,把灵魂皈依到故乡的怀抱里。

我庆幸仍旧能回到故乡,有老屋的鱼鳞瓦为我挡雨,有母亲与我相伴,有温床供我栖身,听一场秋雨的交响,所有的烦恼、困顿、喧嚣都已全然不顾。夜已经很深了,窗外的秋雨细密地在屋瓦上无声地集聚,形成的豆大水珠从瓦檐中悄然滑落下来:一滴,两滴,三滴……这是老屋的嘱咐,还是我的凝咽?铭记老屋,让自己不要忘记那段成长的岁月,更懂得珍惜现在的生活。

对于我来说,鱼鳞瓦下的老屋是本无字的书,镌刻在我的心底,是生活中最富诗意最眷念的部分,它滋润着我在异乡漂泊的干渴的心房,让我一次又一次挣扎在思乡的苦涩和甜蜜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