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72期(总第3089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专家观点:学生攀比,根源在缺少财商教育
《教育导报》2017年第72期(总第3089期) 导报二版

“开学经济”折射攀比心理

“所谓的‘开学经济’折射了现在家庭在教育消费上存在的问题,值得我们警惕。”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胡光伟认为,“开学行头”之所以越来越“烧钱”,首要原因还是在于攀比,其中不仅有学生攀比,更有家长“绝不能输在起跑线”的攀比心理。

“现在生活好了,家长给孩子准备好的学习用品无可厚非,但辨别的点在于,是因为需要而购买,还是因为攀比而消费。”胡光伟说,家长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不要盲目跟风,依自己的家庭情况进行消费,同时,更要帮助孩子树立节约意识。

省教育学会秘书长纪大海同样认为,“开学经济”并不是个好现象。如何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他认为,学校、社会志愿组织、或者专家学者有必要从小学开始,就对学生展开财商教育,比如,如何珍惜地用钱,如何在节俭当中养德,真正认识手中十块钱或是一百块钱中所蕴含的劳动价值。

“要让孩子知道用的每一分钱很重要,他想得到的东西需要通过劳动来实现。”在纪大海看来,现在很多孩子缺失了这一环的教育,问父母要了钱直接就拿来用了,不懂得钱是怎么来的,以为挣钱很容易,所以财商教育十分必要。

现在有一些学校、社区会搞爱心义卖,让孩子卖自己制作的工艺品、闲置玩具、书籍,他认为,这样的活动就很好,可以让孩子从中体会到父母赚钱的不易,也是很好的财商教育。

另外,家庭对孩子的需求要有底线、有原则。在家庭教育中,底线就是对孩子的要求、欲望,不能无限制、无原则地满足。纪大海认为,家长必须转变观念,不能事事满足孩子,这必然会助长孩子奢侈浪费,并造成攀比。同时,学校要把俭以养德、勤俭节约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一环。“当然这一环不仅是家长、学校的责任,全社会都应该动员起来,风气才会越来越好。”纪大海说。

假期游学,不应沦为攀比“规定动作”

暑期旅行、游学,近年来越来越热门,胡光伟劝诫家长一定要依自己的家庭情况而定,不要只重结果和展示,容易引起孩子的攀比心理。他认为,当前,家长对孩子对教育始终很焦虑,害怕孩子落后他人,而出游和游学又在大众心理中与“孩子的视野”密切挂钩,更容易让家长受到“蛊惑”。

同时,学校在布置假期作业时会布置出游、写游记等实践内容,也让家长产生了出国游、出省游是“规定动作”的心理。对此,家长一定要摆正心态,理性对待;学校也应该正确引导,有很多方式可以扩展孩子视野、增加社会认知,而并非只有出游一种。

纪大海认为,出游和游学本身是一个好事,是课堂的延伸,但并非是目的地的比拼。“家长必须清楚,游学的核心在于‘学’,‘游’只是一种方式,目的是帮助孩子在读书之外见识社会,交际人群,提升自己独立思考、行动的能力。”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认知水平不同,家长要了解孩子的状况来安排出行,结合他们的年龄、认知、兴趣、知识结构等来进行设计,否则,再“高大上”的行程也不一定有用。在纪大海眼里,孩子离开课堂,就在本乡本土旅游学习,甚至就在家门口参与一些社区活动,同样能达到培养的目的。

而学校在组织孩子分享假期见闻时,关注点应该落脚于孩子收获了什么,而非关注目的地,强调无论在哪儿,只要用心去发现、感受了,有跟课堂上不一样的体会,都是值得鼓励的。这样才会真正对孩子起到帮助。(本报记者杜蕾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