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6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78期(总第3095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走在教育的路上不停歇
——记眉山市东坡区东坡小学教师刘芳
■本报记者 吴宇婷 整理
《教育导报》2017年第78期(总第3095期) 导报四版

“爱学生,就必须走进学生的世界,把学生当朋友,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这是刘芳的工作信条。教育中她注重学生个性、潜能上的差异,强调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价值。“如果他是一只鸟,我就让他尽情歌唱;如果他是一朵花,就尽力实现花的芬芳。因为适合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她说。

教育学生有方法

刘芳一直致力于探索教学技巧、方法。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写作是必备技能之一。为了让学生爱上写作,刘芳进行分年段序列日记训练。要求中高年级学生写循环日记,即以小组为单位每人轮流写一篇日记,每位同学在写日记前先阅读其他同学的日记,写上一两句话的评语,一周后小组集体交流。为了培养学生们的写作兴趣,她还为学生们办了一份班报《飞扬》。报纸每半个月一期。学生和家长一起做责任编辑。有了这份报纸,学生们的习作热情更高了。在班报的鼓励下,学生经常将生活中发生的事以随记的方式记录下来。时不时地问刘芳:“收到我的邮件了吗?我的随记可以上《飞扬》吗?”近年来,刘芳带领学生一同编辑了63期作文报。

刘芳教育学生也很有办法。她努力营造班级文化,将课外阅读引进课堂,和学生共读《夏洛的网》《威廉先生的圣诞树》《麦琪的礼物》等书。还设计阅读记录,通过阅读记录,鼓励学生们认真读书,培养学生们的阅读习惯。同时,为每一个学生建档,收集他们的优秀作文,为学生的文集与个人习作集做了准备。

刘芳教育学生的最大特色是课前五分钟的谈话。每天利用五分钟和学生交流。谈细节,谈效率,谈倾听,谈静思,谈宽容……学生都称课前五分钟是“喝心灵鸡汤”的时间,哪一天“不喝”都不痛快。

刘芳还及时与家长做好沟通。每次沟通前她都对家长的文化水平、职业状况、年龄、家教思想、家庭关系等都做精心地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她依靠现代的通讯工具,写家访日记,填家校联系卡,与每一名家长都搭建起良好的沟通桥梁,更好地辅助了教育工作。

2008年教师节,刘芳收到了学生为她设计制作的“世界金牌教师”奖状,深受感动。

指导教师有特色

2016年,刘芳成立工作室,她经常带领工作室的成员们读教育理论书籍,集体备课,外出学习,沉入学校听课,诊断学员课堂。

老师张燕华对刘芳的指导深有感触,“她给我们讲她的心路历程时,不会抱怨“炼狱”般的过程,而是着重分享她从中收获的心得体会。每年她都要到各地学习,她也会把所见所闻分享给我们,传递正能量。”

张燕华刚从大学毕业时,还对老师的身份定位不太清晰,对未来也非常迷茫,跟着刘芳实习一学期后,她不仅感受到刘芳对教育的爱,也耳濡目染地坚定了自己的教育之路。

自1991年7月参加工作,刘芳先后荣获眉山市教坛新秀、眉山市优秀教师、眉山市知名教师等荣誉称号,受到了学生喜爱、家长信任、同行称赞。因为对教育的挚爱,刘芳一直走在教育的路上,从不停歇。

(本版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