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6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78期(总第3095期) 导报一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好中国特色、人民满意的四川现代教育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教育思想
■四川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朱世宏
《教育导报》2017年第78期(总第3095期) 导报一版

党的教育方针是我们党在一定历史时期提出的有关教育事业的总方针和总政策,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价值取向和根本要求,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时代性和方向性。深刻认识党的教育发展的时代内涵,准确把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现实基础,科学谋划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要求,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和教育天职。

一、深刻认识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内涵

我国教育方针内容包括教育的性质、目的和基本途径。1957年2月,毛泽东同志提出“中国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在新时期要继续坚持德、智、体等几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党的十六大、十八大和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又分别对教育方针进行了明确。

2015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修改的教育法,将教育方针规定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规定,在教育的性质中增加了“为人民服务”,在教育基本途径中增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教育的目标上增加了美育方面的要求。这一规定,把党的教育方针通过法律形式转化为国家意志,具有强制性。它规定了教育的性质、目标、任务和实现路径,核心是“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这三个最具有战略决定性意义的问题。

(一)关于“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教育“为谁培养人”或者说“为谁服务”,是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一旦在办学方向上走错了,在培养人的问题上走偏了,那就像一株歪脖子树,无论如何都长不成参天大树。在去年底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四个服务”重要论断,强调不同的社会制度有不同的教育目的,我们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其实践要求就是做到“四个服务”:为人民服务,体现教育的民本取向,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人民当家作主,教育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体现教育的政党取向,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我们的教育是党领导下的教育,教育理应为执政党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体现教育的制度取向,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我们的教育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教育,教育必须为其扎根的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体现教育的实践取向,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正在进行的伟大实践,这是教育工作的职责所系。教育系统应当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增强“四个自信”,就必然要求我们在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组织领导教育发展改革实践中,在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政治定力,立场坚定、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地贯彻“四个服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能有半点偏离和走样。

(二)关于“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根本目标任务,是一定时期对人才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党和国家教育培养人才的总目标。“德智体美”是对人才培养的素质结构要求,其中德育是灵魂、智育是核心、体育是基础、美育是升华,四个方面各有侧重,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但又不能相互取代,更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是对某几个科目的加强。“全面发展”是受教育者各方面素质的和谐健康发展,不是人人争取“门门优秀”“样样出色”的机械式平衡发展,不是忽视个性的“一刀切”“齐步走”。“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对人才培养性质和质量的规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上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尽管经济社会发展赋予学校不少的使命和功能,但学校根本是培养人才,学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必须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核心任务,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学校其他工作。新的教育法增加了教育的根本任务,强调“教育应当坚持立德树人,对受教育者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受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坚持立德树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引导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增强受教育者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育,引导他们“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才能通过教育为他们打下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坚实基础。

(三)关于“怎么培养人”的问题。怎么培养人,解决的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针对现阶段我国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教育方针强调,一是要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这是对教育规律认识的深化、理解的拓展,揭示了现代社会人才培养的本质特征。劳动创造世界,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社会实践在人类发现真理、运用真理、验证真理、发展真理的过程中具有基础性地位。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改造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实践是培养人的主要途径,社会实践更注重对知识的运用和创新,社会实践的过程就是对思想意识和知识的检验、运用和创新的过程。将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学以致用,才能有机地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统一,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人才。二是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是教育的正确方向和基本要求,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才能让青少年成为身心健康的人、人格健全的人、学有所长的人,才能让青少年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和条件。

(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