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3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81期(总第3098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从“推门听课”到“开门听课”
■梁好
《教育导报》2017年第81期(总第3098期) 导报三版

苏州十中柳袁照校长在一篇文章中写到,在一次会上,一个教师提出建议,希望将推门听课”改动一个字,改为开门听课”,学校欣然同意。从“推门听课”到“开门听课”虽是一字之差,境界却完全不同,教师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欢迎。

长期以来,在诸多学校,推门听课”是学校管理者的法宝,在老师上课过程中,随手推门,听老师的常态课,以此考核教师是否认真备课,是否深挖教材,课堂教学是否高效。这样的课,因为是真实的课,家常的课,具有足够的说服力,能够看到教师的工作态度,能够听到教师的真实水平,能够考察教师的真实状态。有这样的“推门听课”,学校的常规管理严格起来,教师需要认真备好每一课,负责任地教好每节课。

“推门听课”对学校的常规管理不言而喻,但是,这种“推门听课”却多了几分坚硬,少了几分柔软。管理者的“推”,推出了强势,不容辩驳,不容商量,不容回避,授课教师只能听之任之。从这“推”中,老师感受到的是管理者的冰冷,领会的是对自己的不信任。不打招呼的进门,不就是怕自己的课上不好,自己课前没有认真备,自己的工作不负责吗?

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课本、环境的对话,环境因素直接制约着教学的状态与效果。教师需要一个绝对自主的教学空间,这个空间需要师生所独占,而不允许其他人随意闯入。学校管理者在课堂中猝不及防地“推门而入”,打破了师生固有的教学平衡,使课堂人为地受到干扰。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打乱教师的思维,让课堂秩序被破坏。如若学校管理者因此而断定教师的教学水平差,课前无准备,则失去了应有的公允,也势必削弱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因而,大多数教师,对“推门听课”是排斥的。排斥并不是因为自己的课讲不好,而是对这种方式的排斥,对自身权益的一种保护。管理的最终归宿与指向在于尽可能地激发教师的工作潜力,让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门听课”在检验教师教学水平的同时,却伤害了教师的感情,削弱了教师工作的内生动力,这确实是一件得不偿失的管理行为。

将“推门听课”改为“开门听课”,其管理思路大相径庭。“推门听课”是硬性要求,“开门听课”是主动邀请;“推门听课”是拿着标尺衡量教师的课堂,“开门听课”则是带着发现的眼光去欣赏;“推门听课”让教室的门关得更紧,而“开门听课”却让课堂变得愈加丰富,越来越开放。

要将“推门听课”改为“开门听课”,仅仅是一字之改是不够的,重要的是改进管理者的管理理念。管理者不能将管理视之为考核、监督、压制、命令,而要将管理变成治理,以制度的开放性,激发教师自我管理、自我提升、自我发展的原动力。管理者需要让每位教师都能感受到了尊重,都能拥有积极向上的力量,都能生活在幸福愉悦的教育环境之中。

从“推门听课”到“开门听课”,管理者需要倡导民主平等的管理理念,需要打开自己的教室,欢迎教师前来听课,更需要教师对自己的管理指手画脚,提出合理的建议与意见,形成民主和谐的文化氛围。

从“推门听课”到“开门听课”,管理者要想方设法凝聚教师的团队精神,由“单打独斗”到“抱团作战”,由“以我为大”到“群策群力”,不仅欢迎管理者随时听课,而且欢迎同行随时听课,更欢迎家长前来听课,并给课堂留下宝贵的意见,以更好地改进教学,推进自我专业的成长。

从“推门听课”到“开门听课”,一字之差,却大有深意。

(作者单位: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教育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