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30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84期(总第3101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取个名字叫“国庆”
取个名字叫“国庆” 亲在远方
《教育导报》2017年第84期(总第3101期) 导报四版

中国人历来爱国,也爱图喜庆,在10月1日国庆节这天出生的孩子,很多干脆直接叫做“国庆”,少了煞费苦心的取名烦恼,多了层特别的含义。

我认识的第一个“国庆”,是我的父亲。父亲生于上世纪50年代初的一个“国庆节”,爷爷是村里以前的私塾先生,中年得子喜不自胜,取名国庆,暗含一节双庆之意。父亲生于农村,少年时代赶上了文化大革命,本来勤奋好学的他错失了上学的机会。尽管他只是个农民,可是自学成才,读书看报得心应手。他通过学习报刊上的农业知识,采用科学种田,是村里有名的庄稼能手。这些年,父亲带着乡亲们发展经济作物,年年丰收,已经过上小康生活。年已六旬的他骄傲地说,新中国就是好,国庆是个充满欢乐和收获的好日子。

小时候,李国庆是我最要好的小伙伴。我俩一块儿玩耍,我了解他的脾气,他知道我身上有几块疤。这家伙生性顽皮,有一回上课,一个女生打开书包取课本,突然大叫一声,里面蹦出只癞蛤蟆!不用说,这又是李国庆的恶作剧,我们都紧张异常,他却哈哈大笑,当然,他也没能逃脱老师的一顿教鞭。李国庆不爱读书,却有经商天赋,初中毕业在外面闯荡几年后,便成了村里最早的一批富人。

读初中的时候,我的英语老师也叫做“国庆”。这个“国庆”刚从师范学校毕业,年龄与学生们相仿,我们都亲切地叫他“国庆”老师。他为人随和,课堂风格幽默睿智,很受学生欢迎。那时候,我的英语很差,学习有些吃力,情绪比较悲观。“国庆”老师了解后,经常找我聊天谈心,课下,还帮我辅导功课,最后,我的英语有了很大进步,在中考中几乎得了满分。有趣的是,后来,“国庆”老师找了个中秋出生的爱人,我们都打趣地说:“你和师母真是般配,每年先过中秋,再过国庆,佳节成双成对,可喜可贺。”他听了,也不生气,而是很开心地笑着,完全没有师长的架子。

最厉害的他“国庆”,是我的一个高中同学。这家伙是个书呆子,学习成绩好得总是让我们望尘莫及。这个“国庆”斯斯文文瘦高个儿,鼻梁上架着一副厚厚的眼镜。他聪颖而好学,每天捧着书本,教室、图书馆和寝室三点一线,每次考试都是第一。高中毕业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同时也是我们母校史上第一个考上清华的学生。清华里的“国庆”学习依旧很努力,后来远赴美国留学,如今,已是当地一所大学里最年轻的教授,每年频繁地往返于中美之间。同学聚会,有人开他玩笑:“还是你厉害,可以在老美那里庆祝自己的国庆节。”大家听了,笑得前俯后仰。

我所认识的这些“国庆”们,虽然职业不同,经历各异,但是都与祖国的生日结缘,在新中国的大家庭里忙忙碌碌地生活和工作着,各自踏踏实实地做着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