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30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84期(总第3101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远道而来的月饼
■焦志昌
《教育导报》2017年第84期(总第3101期) 导报四版

去取快递,相熟的快递小哥问我:“今天是什么东西呀?”我说:“月饼。”他明显有些惊讶:“月饼?不是吧?这年头还有人寄月饼?”我不记得这是我第几年给人这样解释了,我说:“我妈非要给我寄的,嘿嘿。”快递小哥摇摇头:“现在只要有钱,哪里买不到月饼?用不着千里迢迢寄来啊。”我笑笑:“这是我妈的习惯呗!”

我知道,寄月饼大概已经是很多人都觉得“俗气”的方式了,但我的母亲这么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这个“俗气”的方式。虽然我每年都说不用寄,每年八月十五,母亲的月饼还是会准时送达。

母亲的月饼是自己做的,豆沙、果酱、五仁……虽然做的没有卖的月饼那么精细,但口感却很好。以前在家时,我常在厨房给母亲帮忙,也曾像只馋嘴的狐狸一样,偷吃母亲做好的馅料,一边听着母亲的嗔怪,一边贪婪地闻着月饼的香气,也只有在家里,才有过中秋节的氛围。

如今,在另外一个城市生活,离母亲太远了,中秋回家已成奢侈,母亲做月饼时也帮不上忙,我开始怀念和母亲一起在厨房里做月饼的时光,也开始想念家的味道。记得有一年回家时,跟母亲说:“吃不到您做的月饼,就觉得不是中秋节。”从那以后,母亲开始每年给我寄月饼。

母亲把月饼放在铁盒子里,用胶布缠好,再去快递点,千里迢迢地寄过来。最初我嫌麻烦,不让母亲寄,但母亲却坚持:“你在外面买的月饼种类再多,也没有家里自己做的放心。”

我“抗议”过很多次,母亲从来不听,每年中秋节,还是会准时把月饼寄来。时间长了,我渐渐接受母亲这种“俗气”的表达爱的方式,也开始在中秋节前翘首期盼着远道而来的月饼,收到月饼后,也很乐意和单位里的同事分享。

同事们都说,母亲的月饼有一种家常的气息,是生活的味道,比市面上的月饼好吃多了,没有那种甜得发腻的感觉。

每逢这时,我总是很自豪,母亲的月饼有一种重要的“调味料”,那就是对我满满的牵挂和爱,这份爱揉在面团里,裹在馅料中,怎么可能不好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