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30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84期(总第3101期) 导报一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达川区:教育均衡惠及每个孩子
■本报记者杜蕾
《教育导报》2017年第84期(总第3101期) 导报一版

走进达州市达川区西北角的九岭乡的大山之中,一所学校让人眼前一亮:标准化的理化生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图书室等一应俱全,随时向学生开放;宽阔的操场和跑道,以及新配备的20套乒乓球桌,不少学生正在玩耍。……“学校这几年变化可大了,和城里的学校一样美!”四年级学生王月兴奋地说。

九岭乡中心学校的变化只是一个缩影。近年来,达川区以“办好每一所学校,成就每一个学生”为目标,狠抓教育投入及管理,深入实施“控辍保学”,进一步缩小城乡、校际差距,走出了一条特色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之路。

硬件投入下功夫

村小有了教学直播

9月20日上午11时,管村镇中心小学3年级1班,一堂音乐课正在进行。有些特别的是,教室后门旁立着一台摄录机,实时记录这堂音乐课的教学全过程,并通过直播平台,向中心小学下辖的三个村小现场直播。

“通过这样的方式,村小学生就能享受专业音乐老师带来的有趣课程。”校长曾春说,村小没有专职音乐教师,许多村小老师因为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局限,大多数仅能教学生几首简单歌曲,无法安排系统课程。

网络的全面覆盖,让曾春找到突破口。自今年春季学期起,管村镇中心小学一至三年级的音乐课,全部通过网络直播到村小,使村小学生享受与中心校学生的同等待遇。一首首歌曲唱起来,一点点音乐知识学起来,“下一步,我们计划将中心校的美术、体育等艺体课,均向村小直播。”

依托于信息技术,村小教学点艺体教师缺乏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近年来,达川区先后投入4000余万元,分批改造全区村小128所,配套建设村小综合功能室,开通村小网络,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同时,投资1亿余元,建成教育城域网,建成“班班通”2492个,全区乡镇中心校及城区学校实现“班班通”全覆盖。

不仅如此,全区各学校的硬件投入也“下足功夫”,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均实现标准配备,配齐配足了功能室。

“以前哪里能想到,我们这样的农村学校,能有专门的功能楼,这么多仪器设备供学生使用。”九岭乡中心学校校长陈文凡说。

缺啥就补啥,仅今年达川区便投入4153万元,按照小学、初中实验、音体美、计算机、图书100%配备标准,采购图书40余万册、器材41万套,学生计算机2602台,配齐功能室。目前,各义务教育学校每名学生拥有计算机、生均图书配齐率均达100%。

出招化解“大班额”

科学调整校点布局

9月1日,达川区实验小学杨柳校区举行“携梦想高飞”一年级新生入学仪式,这也是杨柳校区去年投入使用后,第二次迎来一年级新生。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区人口急剧增多,达川区城区学校“大班额”现象曾频繁出现。作为当地名校,实验小学学生年年爆满,超大班额现象严重。同样的困境也出现在其他几所知名的小学、初中。

如何化解“大班额”?达川区几年前动起脑筋。2013年,该区启动化解城区义务教育大班额行动,科学调整校点布局,在盘活存量、激活增量上做文章,共投资8 .1亿元,在南城新建学校10所,目前已建成5所学校。

达川区实验小学杨柳校区和达州中学杨柳校区便位列其中,两个新建校区于2015年2月破土动工,均在去年全面投入使用。

“新校区每班配备了班班通,除标准操场外,篮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实验室、图书室等设施一应俱全,在学校标准化建设上,区委区政府投入了上千万元。”达川区实验小学校长侯俊杰介绍说,新校区也按照老校区的管理结构进行配备,并同步开展教研教学活动。

达川区教育科技知识产权局还推行了“先登记再划片后入学”的招生办法,目前,大部分城区义务教育学校班额达到了市政府规定范围内。

与此同时,标准中心校建设也在大力开展,达川区规划出台《达州市达川区乡镇标准中心校建设实施方案》,总投资5 .3亿元,新(改扩)建48所农村中心学校,目前一期18所中心校正在推进。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项目,近三年来,达川区共实施薄改项目48个,建设面积99359平方米,投入资金9720万元,其中35个项目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农村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改善,是维护教育公平、均衡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达川区教科局局长侯四方说,近年来,达川区不断完善教育投入稳定增长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不断提高教育经费投入占本级财政支出的比例,保证了教育经费的优先拨付。

城乡学校联盟发展

优质资源流动起来

英语教学如何开展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小学英语教学可以采用哪些素材和活动?日前,达川区逸夫小学、三里小学、石梯小学等7所学校校长和英语老师,在蓝天小学开展了一场英语特色教育研讨活动。

“类似的研讨活动,每月都会举行一次,已经成了我们联盟的‘规定动作’。”逸夫小学校长李勇口中的联盟,是由逸夫小学牵头、联合石梯小学等6所农村学校组成的逸夫小学一级联盟,旨在实现校际资源共享、教培联动。

为了让优质教育资源得以在发展不平衡的学校间流动起来,达川区推行学校联盟发展制度,以城区示范校为牵头单位,联合农村学校组成9个一级联盟;以农村中心场镇示范学校为牵头单位,联合片区内学校组成13个二级联盟,在学校联盟内实施“八统一”捆绑式发展机制,包括管理策略、资源共建、教师培训、课程计划、教研活动、学生互动、质量监测多项统一。

作为城区优质学校,逸夫小学自然承担起了联盟“盟主”的责任。每月,联盟都会选择一个年级进行集体教研,开展青年教师公开课或者骨干教师展示课。李勇还想出一个“妙招”,在联盟实施主席轮值制度,每个学校都轮流当东道主,选择能突出自己学校的特色为主题,联盟成员共同参与。这样,管村小学举办了科学同课异构的活动,堡子小学组织了艺术展演和阳光大课间展示活动,变被动为主动。

联盟不仅组织骨干教师到薄弱学校进行教学“巡诊”,还安排各学校一些年轻老师到其他学校锻炼交流。今年秋季开学,堡子小学教师宁馨到逸夫小学开始为期半年的跟班交流,不仅上课,还担任了3年级8班的班主任。宁馨全程参与班级管理、教学教研等,她还要上公开课,接受大家的评课。”李勇说,这样可以帮助农村学校的老师更快成长。

2016年,达川区校长、教师交流人数共667人,交流比例达到10%以上,实现了整体办学向优质化、均衡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