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0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85期(总第3102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一直写下去,不要回头
——读《关于写作》
■冯娟
《教育导报》2017年第85期(总第3102期) 导报四版

《关于写作》是一本非虚构类写作教材,作者给它的副标题是——一只鸟接着一只鸟,初看觉得莫名其妙,细读下来才知道,这间中还包含着一个小故事。

30年前,作者安·拉莫特的哥哥10岁,某天晚上正为第二天要交一篇鸟类报告抓耳挠腮,虽然之前他有3个月的时间来完成这项作业,但却一直没有进展。当时哥哥坐在餐桌前,周围散布着作业薄、铅笔和一本本未打开的鸟类书籍,面对眼前的艰巨任务,他急得都快要哭起来了。这时,身为作家的父亲坐在哥哥身旁,鼓励地对他说道:一只鸟接着一只鸟,伙计,只要一只鸟接着一只鸟,按部就班地写。许多年过去了,拉莫特仍然将父亲的这句话谨记于心。

父亲这个直接简洁的提示,其实也道出了写作的真谛。落笔是困难的,但不要怕,不要想那将来可能在你手中诞生的鸿篇巨著,你只需关注眼前你笔下正写的段落即可,一段段写下去,不要回头。

《关于写作》这本书的作者安·拉莫特,本身是一名作家,也是教授创意写作课程的老师,因此,书中所给出的种种技巧和建议,都是颇具可行性的。在指导初学者如何化解不知道要写什么的尴尬境地后,她还就怎样设计人物、铺设场景、推进情节,给出了具体详细的意见。最有趣的是,她首次提出了“拍立得”的概念,教写作者如何一步步地描绘画面,凸显人物,烘托气氛。她在文中毫不客气地写道:撰写初稿跟看拍立得照片显像很类似,在它显像完毕前,你不会——事实上,你无法——知道照片真正的模样。

这应该是关于写作最一针见血的比喻了,每一个作者都能明白其中所指。当你端坐书桌前,铺开稿纸或者打开电脑,准备开始一天的写作日程时,你并非真的胸有成竹,或者并非真有流畅优美的文章亟待输出,你很有可能头脑一片空白,或者只是有一个简单的想法,一点点素材。但你必须坐下来,开始写。神奇的是,当你借自己仅有的一点点东西,将思路打开后,后面文章的推进和继续,却仿佛如有神助。最后文章要去到哪里,或者它最后呈现出来的东西,甚至能惊叹到你。这便是写作的乐趣和奥妙所在。

拉莫特十分重视写作习惯的养成。她的作家父亲无论前一天熬夜到多晚,第二天清晨一定会在5点半前起床,到书房工作3个小时后,再做其他的事情。也许是受父亲的影响,成年后,以写作为生的拉莫特,也训练出了自己的规律,每天晚上,一定会带上一支笔和一张纸,在咖啡馆呆上一个小时。她在书中反复告诫读者,把每天要完成的写作任务当成道义上需要偿还的债务,不完成,你这一日便不会圆满。

《关于写作》虽是一本写作教材,但这丝毫不影响安·拉莫特幽默洒脱的文风,对于学生们很期待的“新书出版后的狂喜”,她也只是淡淡地说,出书固然好,成名固然好,但最终,你仍然还得要像其他作家一样,再次坐到书桌前,面对纸上的一片空白。哈哈哈,真的是好残忍好直接地道出了事情真相。

写作虽然有诸多痛苦,过程尤其艰难,但为何又有那么多人愿意前赴后继地去受难呢?我想,其中的一个原因一定是,它让我们学会了观察和承受,像卡夫卡曾说过的那样,哪怕一手撑起生活废墟,一手将所见所闻记录下来,那你所承受的一切苦难,便已具备了超越其本身的意义。更何况,经过长久的阅读和写作的训练,我们心灵将会更机敏、更柔软,更容易体会到满足和狂喜,这是另外一重奖赏。

如果你是发自内心地热爱写作,那么,不要怀疑,不要犹豫,就像鲁迅先生曾讲过的那样,让笔一直在纸上走,直写下去,不要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