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4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91期(总第3108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寓教于乐,数学有趣有用
■鞠秋雨
《教育导报》2017年第91期(总第3108期) 导报三版

蒙台梭利说:“孩子天生是喜欢数学的,令孩子觉得数学困难,并不是数学抽象的问题,而是成人提供的方法错误所导致。”在丰富的活动中,幼儿可以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不断地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获得丰富的科学知识和经验,发展观察、记忆、创造力等方面的能力。

一、游戏教学,激发幼儿愉悦的情感

游戏深受幼儿喜爱,融入数学知识的游戏或者说将数学活动设计成游戏则更受幼儿欢迎。在数学活动中,我采用游戏的形式,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这样,枯燥的数学知识就变得有趣,简单重复的练习也因游戏而生动起来,幼儿学得轻松、愉快,效果也会更好。

首先,结合日常生活活动设计数学游戏。日常生活活动在小班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占很大的比例,从家长的心理需要考虑,他们也希望老师更多地关注幼儿的生活护理而不是学习,所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活动中是小班数学老师必须面对的课题。据此,我设计了吃饼干的游戏。吃饼干时,孩子们大多关注的是“吃”这一活动,我启发他们动脑筋让饼干“变魔术”,一会儿变成三角形,一会儿变成圆形,一会儿变成正方形,这样,在吃饼干这一生活环节中,孩子们关注的就不再仅仅是吃,也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

其次,结合幼儿感兴趣的特例设计数学游戏。小班幼儿由于年龄较小,不能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对于枯燥的数学更是爱不起来。一次,组织幼儿看魔术表演,我发现在整个过程中,孩子们都能高度集中注意力,有滋有味地观看。这说明,小班幼儿不是不能集中注意力,而是视内容和形式而定。受这一生活特例启发,在帮助幼儿进行数学知识复习时,我采用了“变魔术”的方法。比如,将颜色和图形结合起来进行复习。我故意用夸张的动作将各色图形藏到背后,说:“一、二、三,变、变、变!”孩子们都睁大眼睛静观我到底变出了什么,注意力高度集中,练习效果也就更好。

二、直观式教学,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

数是抽象、概括的。幼儿处在直觉行动思维阶段,逻辑思维能力差,他们只有在摆弄物体时,才能很好地进行思维。所以,在教学中除了运用各种教具外,还应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比如学5的分成时,我准备了红、绿、蓝小圆片、火柴棒、纽扣等多种材料,每人分给他们5个,再让他们分两份,看有几种分法。然后,我让孩子们分别回答是怎样分的,随时对孩子的回答进行表扬,其他孩子的兴趣也提高了,争着回答问题,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故事教学,让幼儿形成数的概念

幼儿一般都喜欢听故事,教师可以利用故事激发他们的兴趣。在教学中,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数学内容的要求,我讲了一些既有趣味性又符合知识要求的小故事。如:小班学数字“4”。我讲了《4的故事》:小白兔问妈妈:“妈妈,今天我们认什么字呢?”兔妈妈拿起一张写有4的卡片,说:“教你认4,1、2、3、4的4”。小白兔看了看卡片,说:“妈妈,我会认4了。”兔妈妈说:“你去找一找4的朋友吧!”小白兔走呀走,遇到一张桌子。桌子问:“小白兔,到哪儿去?”“我去找4的朋友。”“我就是呀,你数一数我的腿吧!”小白兔钻到桌下数起来:“1、2、3、4,你有4条腿,对,你是4的朋友。”讲到这里,我开始问:“谁还是4的朋友?”孩子们很自然地回答出:椅子、床、小狗、小兔。……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四川省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