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4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91期(总第3108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重塑数学思维 提升创新素质
■黄刚
《教育导报》2017年第91期(总第3108期) 导报三版

提高中华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是教育创新和科技创新。在国家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性国家的今天,我们的基础教育要适应国家自主创新的要求,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一、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创新活力

学生是数学学习认知的主体,创新教学只有在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下,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现代创造学观念认为:现成的结论重要,而得到结论的过程更重要;现成的真理重要,而发现真理的方法更重要。

我在讲空间里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时,就做过这样的尝试:课前预习时,要求学生自己用竹棍做一个正方体模型,观察棱与棱之间的位置关系,并作出直观判断。上课时,让学生分组讨论,进一步验证自己的结论,然后我再借助模型分析点拨,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这比在黑板上只画图,反复强调,空洞的说教效果好得多,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

二、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发挥创造潜能

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轻松,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意识。教师要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耐心倾听学生发言,并用激励性、赏识性的评价语言,让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影响学生,和学生一起成长。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提升教师的幸福指数。

三、培养合作意识,学会交流和分享

在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意识的同时,也应培养学生交往、合作、互助的协作意识。学生之间在知识基础、智力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差异,通过合作可以使他们取长补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首先,应培养学生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学会欣赏他人。这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合作。其次,要学会理解和宽容,对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同学要热心帮助,如果小组合作失败,不要相互埋怨,而应该积极找原因。再次,课堂合作学习中,教师必须认真组织和及时评价,教师要参与其中并了解每组情况,及时点评,激励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加强发散性思维训练,激发创新思维

思维过程分为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两大类,发散思维即求异思维,它是指从一点出发沿着多个方向达到思维目标。发散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三个特征,其中最重要的是变通性,它既是流畅性的条件,也是独创性的前提。

数学教学中,可以利用一题多解的变通性特征,促进发散性思维的发展。一题多解,即通过对解题方法的限制来加大问题的难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优化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和独创性,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独到的作用。

除了一题多解,还可以实施一题多变。把题目进行挖掘、引申、拓展,提供问题的背景,增加发散的成分,达到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如在讲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后,教材有这样一个例题:顺次连结四边形四条边的中点,所得到的是什么四边形?并加以证明。课前,要求学生用木棍做一个四边形,再用彩色木棍做它的中点四边形,观察其形状,作出直观判断,然后加以证明。

变式一:若将四边形分别变换为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腰梯形,其中点四边形是什么形状?变式二:逆向变换,若中点四边形分别为矩形、菱形、正方形,则原四边形又具有哪些特征?……

此外,还可以实施一解多用,即以一种解法去解决大量题目。用不变的规律去解千变万化的问题。如常见的换元法、待定系数法、配方法等等。

五、联系生活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数学知识本身就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是人们学习和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教学时不能局限于教材和课堂,应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提出真实、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身边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如教材讲到的存款利率早已失效(与现实生活不符),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调查最新存款利率,并进行存款活动。

创新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较,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大大增强,它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创新教学将学生的认知活动与非智力因素紧密结合起来,这也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

(作者单位:四川省仁寿县藕塘乡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