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31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94期(总第3111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今天,老师来咱家!”
——眉山市东坡区特殊教育学校送教下乡小记
■本报记者胡敏
《教育导报》2017年第94期(总第3111期) 导报二版
“葡萄、茄子、芒果……”近日,眉山市崇礼镇特殊儿童宏宏的家中,书声琅琅、欢声笑语不断,就像过节一样热闹。这是眉山市东坡区特殊教育学校送教下乡活动现场。从2015年开始,该校主要领导、骨干教师组成送教团队,对全区未入学的重度残疾学龄儿童少年,分批定期进行送教到家服务,实现特殊教育“零拒绝”。

爱心帮扶让孤儿有了依靠

大片稻田中间,一条小路延伸至远方,路的尽头一转,就到了特殊儿童宏宏的家。院子里,9岁的宏宏正坐在书桌前,认真读着老师们上次送教时留下的课本。一看到特校老师,宏宏就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学校办公室主任李静来不及放下背包,就开始教读宏宏认识字卡上的汉字。宏宏患有脑瘫,影响的主要是四肢的活动,站立有困难,但吐字基本清晰,右手较为灵活,写字、画画都没问题。

学校给送教下乡的特殊儿童准备了丰富的教学资料:语文课本、生活数学、认字卡、绘画册、画笔等一应俱全,还有冬衣、书包、零食等暖心的生活物资。感受到大家的关心,宏宏开心极了,不住地对着特教老师们咧开嘴笑。

校长何兆芳则跟家长宋艳红了解宏宏最近的学习、身体情况。宋艳红家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户,也是精准扶贫对象,每年都有相应的扶贫救助基金扶持。通过学校的渠道,各级残联、妇联对残疾学生的相关补助,也会按时发放到位。

通过帮扶项目,她定期带宏宏到医院参加康复训练;在特校老师的指导下,她开始对宏宏进行一些简单的学习指导,鼓励他认字、数数。这次她还专门咨询何兆芳,孩子身体恢复到什么程度可以到学校上课。如今,宋艳红又收养了一个健康的孩子,爱心在这个家庭继续传递。

教育提升孩子的生命质量

对无法到学校学习的重度障碍儿童实施“送教上门”,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地区的通行做法。国内东部许多地区已经实现特殊教育“零拒绝”,但在西部地区尚处于起步阶段。

怀揣“零拒绝”的理想,在东坡区教育局的推动下,东坡区特殊教育学校从2014年10月开始,历时两个多月,对东坡区26个乡镇及街道办进行入户摸底调查,对未入学的重度残疾学龄儿童进行统计和情况了解。自此开启了眉山市东坡区特殊教育“零拒绝”的时代。

听说东坡特校老师要来,还在工地出工的何先生拒绝了老师改约的提议,立马带着儿子鑫鑫赶了回来。鑫鑫近几年进步很大,何先生对特校老师心存感激。

东坡特校党支部副书记叶华君到现在还记得2015年初见鑫鑫时的场面,鑫鑫完全站不起来,只能躺在摇篮里,靠别人推着走。大家为他制定了一些课程,跟家长沟通如何在家对其启蒙,加上持之以恒的康复训练,现在的鑫鑫,不仅语言能力发展得很快,能跟人交流,甚至能借助工具独立行走。

这次送教下乡,还去到东坡区盘鳌镇星星的家。星星的妈妈罹患红斑狼疮,爸爸也仅在周边乡镇打零工,星星每天跟外婆一起出工,外婆上班,他就在一旁自顾自地玩耍。家庭重压之下,外婆有点无奈,何兆芳一行不仅送教、送物,还做起了外婆的思想工作。在大家的鼓励下,外婆决定把家中的康复器材继续用起来,还给大家展示了星星用铅笔写下的阿拉伯数字。

“送教需要针对孩子的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教育。”何兆芳说,送教既是针对孩子,也针对家长。家长是否有科学的教育理念,能否正确面对孩子的残疾,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好、培养好孩子,使其在文化知识和生活自理能力方面不断进步,都是学校要跟家长沟通的内容。虽然送教下乡的孩子不到学校上课,但他们都是在学校保有学籍的学生,每次全校的家长会,家长都会被邀请到学校,保证他们紧跟时代,获得最新的教育理念、了解最新的政策信息。

这天,何兆芳一行在盘山公路、乡村机耕道上疾驰,整整一天走访了三个家庭。这学期要覆盖送教下乡的45个家庭,还需要再送教至少14趟。但大家都觉得很值得,何兆芳认为,教育是每个孩子的权利,做好送教下乡是提升东坡区特殊教育质量不可或缺的一环。让他欣慰的是,去年48个送教下乡家庭,已经有3个孩子身体状况好转,回到特校及普校进行随班就读。

(文中学生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