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95期(总第3112期) 导报一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北川中学:走好新时代教学改革的“长征路”
■本报记者鲁磊
《教育导报》2017年第95期(总第3112期) 导报一版

最近,北川中学校长刘亚春格外忙碌。伴随着党的十九大召开,作为一所民族地区学校,北川中学在其所在的绵阳市率先试点展开了“选课走班”。刘亚春称之为推进学校内涵发展的“二次创业”,每天他都“扎”在班上听课,询问师生的感受和意见。

北川中学的“一次创业”在2013年。2008年汶川地震给北川中学造成毁灭性打击,经历了“生死大转移”、异地板房复课,2010年,学校重建完成。但是,北川中学如何才能真正“从悲壮走向豪迈”?这个问题始终萦绕在刘亚春和老师们心中。

乔荣凝是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教学名师,2013年,年逾七旬的他受邀担任北川中学教学总监。“过去高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就是过分强调考试和分数,这样的导向,让不少老师在日常教育中也片面追求攻克‘难偏怪’题,搞‘填鸭教学’,让不少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在乔荣凝的指导下,北川中学开始探索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打造“学思课堂”。

刘亚春说,“学思课堂”首先要求老师减少课堂容量,降低课业难度。“比如我们每周都会有个练习题,是老师根据学生学习基础自己编写的,其中已学过的知识点占到40%,我们称之为‘滚动覆盖’,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自信,重拾兴趣。”

“没有教不好书的老师,只要他肯教;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要他肯学。”这是刘亚春反复强调的一句话。2014年,北川中学相继出台措施,变过去的“优生评价”为“平均分评价”,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成为了学校制度。

“减负增效”成了北川中学教学工作的“热词”。不少老教师慌了神:“教得这么简单,学生能考高分么?”

陈宇是2011年到校的青年教师。“自从推进了教学改革,老师们不再像以往给学生练考题、讲难题,而是通过练习,分析每个学生的起点在哪儿,离要求还有多少步。“‘研究人’可比‘研究题’重要多啦!”陈宇说,

几年下来,看似“伤筋动骨”的改革并没有让北川中学“生乱”,学生的成绩反而越来越好,学习劲头越来越足。尝到了改革的甜头,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教学、德育管理中,首先想到的是“一切从学生出发”。

十九大期间,北川中学的老师通过电视、网络热切关注,大家在总书记的报告中寻找着与自己工作、学习和生活相关的结合点。刘亚春说,对基层学校来说,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并不是一句空话,就是要让老师打消“小富即安”的念头,激励广大教师昂扬斗志,科学耕耘,让更多羌山儿女走出大山看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平等而有质量的教育’,要求我们要不断推动改革,让教育回归课堂,回归学生。”刘亚春说,尽管困难重重,北川中学师生将会不犹豫、不懈怠、不畏难,奋力走好新时代教学改革的“长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