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9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98期(总第3115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同课异构要“异中求同”
■本报记者鲁磊
《教育导报》2017年第98期(总第3115期) 导报三版

成都市龙江路小学 董自

马尔康市第二小学 牟莉

马尔康市第二小学

《认识周长》同课异构

执教者:成都市龙江路小学 董自

马尔康市第二小学 牟莉

【现场速递】

让学生自己在教学活动中总结规律

成都市龙江路小学教师董自执教的《认识周长》一课,课堂上他没有直接提出周长的概念,而是采用蚂蚁爬树叶边线的故事引入“边线”的概念,让学生总结出“边线”是小蚂蚁“从起点出发,围着树叶跑完一周,又回到起点”。

紧接着,他又让学生用手摸摸教科书封面的边线。教学设计中,他有意将按着顺序摸完和先摸左右平行线再摸上下平行线两种情况并列,让学生回答区别,从而让学生总结出把任意图形围起来的就是边线,继而引出“封闭”概念。

在接下来的课堂设计中,他分发给学生直尺、软线等器材,让学生自由选择器材测量树叶和教科书封面“边线的一周”,让学生感知“一周”的概念。

“教科书封面一周的长度是88厘米”。……他让学生分组选出代表完整表达测量结果,进一步引导学生概括出周长概念。

“数学名词不是随便取的”“数学跟美术的区别就是除了操作,还要总结规律。”……在引导学生概括数学概念的同时,董自还“见缝插针”地给学生点拨。

接着,他又让学生测量椭圆形的周长,当所有学生都选用软线测量的时候,引发问题“为什么直尺不能测量椭圆”的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出“直边与曲边”“化曲为直”的概念。他还给学生进行拓展:用尺子不动,椭圆动的办法,用直尺测量椭圆等曲边图形的周长。并带领学生总结测量周长的周长的办法:量、数、算。

董自也用回归生活的方式结束课堂,让学生在生活的测量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认知和测量方法的运用。

数学问题生活化  学生在乐中学

《认识周长》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才能对后面的周长的计算、测量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

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周长”这个抽象的数学概念,所以,只有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亲身体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设计适当的情景,能让学生在较为轻松的氛围中,掌握枯燥的数学概念。

在马尔康市第二小学教师牟莉的课堂上,她首先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呈现小蚂蚁“扎西”爬树叶边线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初步感知“一周”和“周长”两个数学概念。

接着,她让学生用彩笔描出树叶及课本的封面,进一步直观地感知周长,从而使学生理解图形的周长就是一周的长度;让学生找身边的例子来说一说什么是它的周长,并且用手摸一摸它的周长,拓展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初步认识周长的意义;让学生通过直尺量一量、软线围一围、继而再算一算。通过测量,学生经历了动手围一围、量一量的过程,初步体会“化曲为直”的方法。

这样动手环节,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直观、具体地感受周长概念的内涵,感悟周长是一周边线的实际长度,加深了对周长含义的理解和认识。最后,她又把课堂引向生活,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周长的应用,课堂反响热烈,实现了让学生在乐中学的教学目标。

【专家点评】

老师要学会在课堂中“隐退”

成都市实验小学(北新)校区校长任萍认为,牟莉老师的通过创设丰富的情景,让数学问题生活化、活动化,从而归纳概括出抽象概念,建模过程不露痕迹。

董自老师的课堂就像是“老火煲慢汤”,循循善诱,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合作的学习能力,构建学生从具象到抽象的思维过程。在他的课堂上是一个陪伴者的形象存在的,陪伴学生一起探究,即便是学生在一开始说出了“周长”两个词,老师也假装不懂、不知道,给学生留下了遐想与探究的空间。

在任萍看来,良好的课堂应该带给学生持久的学习力,对老师来说,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来看,首先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的精神和批判思维,要让学生养成乐学、善学的能力,更要让学生学以致用。

“没有思考的课堂是没有灵魂的课堂”,课堂要为学生的乐学提供土壤,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学会从课堂中“隐退”,从居高临下的“灌输者”转变为辅助陪伴的“引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