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1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99期(总第3116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一个英文名字
■潘姝苗
《教育导报》2017年第99期(总第3116期) 导报四版

那一年,我有了一个英文名字——Susan,每当念及它,我就想起中学的班主任老师——施国芳,她那严肃又慈祥的面孔就会浮现在眼前,恍若昨天。

当时,初中年级有4个班,唯有我们班主任代英语课。在上世纪90年代人的印象中,英语大概还算不得主课,起码要排在语文、数学之后,由此,对她的期待也不大热烈。但这种情形只持续了一阵子,一周之后,施老师的英语课便成了大家的最爱。

课堂上,施老师从不照本宣科,让我们强记那些单词和句型,而是变戏法似的拿出各种她自制的道具——贴图的毡子、与词汇相似的模型等,然后,让同学依次上台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并进行即兴对话。一天,施老师神秘地拿出一张纸,说为班里的每位同学编发了一个英文名字。以后,每次上英语课,她都会以我们的英文名来提问,大家都感到非常新鲜。同学们热切地听着课,渴望被她清脆好听的声音点到自己。灵活互动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同学们的积极性,每堂课都像过节一样热闹。

我生性胆小,加上偏科严重,总是悄悄地远离同学,上课来,下课走,几乎不留声息。而施老师仿佛专要揪出我的弱点,不停地向我这边喊着:“Susan,你来回答。”“Susan,请你告诉大伙儿……”我永远记得她犀利的目光,仿佛能洞穿我心里的秘密。卑怯、兴奋、渴求,都逃不出她的判断,以至于每次都能让我恰到好处地回答出她的提问,并从中得到鼓励与赞许。

每到冬天,我的手脚都会长冻疮。施老师时常会递给我一杯热水捂手,还用手刮刮我的红鼻头,怜爱地说:“下课要多动动,不要老坐着。”一次,她握着我的手边搓边教我:“经常这样搓搓,让血液活络。……”当时,我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全身顿时温暖起来。

初中毕业之后,施老师就回上海老家了,至今也不曾有她的消息。这么多年过去,我依然会在某个时刻想起她来。如果有缘再见到施国芳老师,最想问她的就是:为什么您会对一个普通女孩倾注如此多的爱?哪怕她偏科那么严重,哪怕她的目光总在闪躲,你却一直不离不弃地投入最大的感情,给她温暖,让她骄傲。

中学时代,我担任了语文课代表,加入了共青团,并成为学校校报的通讯员。也许这对于别人来说不算什么,却使我从一个与同学格格不入的旁观者,逐渐转变成愿意并乐于融入集体生活的一员。只有我明白,这一切改变源于施老师一直以来的鼓励,我至今忘不了她满脸微笑地看着我的目光,“Susan,回答得真棒。”一个英文名字,仿佛又把我带回那段洒满阳光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