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1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103期(总第3120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送给孩子一个诗世界
——读《给孩子的100首新诗》
■胡艳丽
《教育导报》2017年第103期(总第3120期) 导报四版

语言是诗歌的宝藏,诗歌是生活的现场。当100年前,胡适、刘半农、沈伊默、周作人等人在《新青年》上开始发表白话诗,当胡适发表诗歌新理论《论新诗》,一场解放语言、释放天性的新诗之旅便开始了,这样的旅途有起点,却没有终点。

2017年,正值新诗从破冰到蓬勃发展的百年时间节点,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作品》杂志社社长杨克编选的《给孩子的100首新诗》由接力出版社出版。

杨克希望打造出如同《唐诗三百首》般的经典,使之成为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必备的枕边书。因此在诗歌的编选方面,杨克颇为用心。选取新诗破冰百年以来的99位优秀诗人,99篇优秀作品。余下的一篇,杨克想留给读者,“期待读者能亲自遴选自己喜欢的一首新诗,送给我们的孩子”,我希望这第一百首诗,出自今天的孩子,未来的诗人。优秀的诗歌本身就是一粒种子、一颗星辰,它可以唤醒读者的诗心,点亮孩子的眼睛,照亮一个与众不同,充满生机和希望的世界。进入诗的世界,人们耳聪目明,眼睛会呼吸、耳朵会舞蹈、手指会唱歌,心灵会飞翔,诗歌的世界比天地更大,比宇宙更宽,它适合所有的孩子,以及所有童心未泯的人。

《给孩子的100首新诗》选诗有两个维度。其一是按时光轴线,以作者的年龄为序,选取每个时期最优秀的诗人诗作。其中,既有新诗开路者胡适、刘大白、刘半农等人的作品,也有将新诗推向一个高潮,个性绽放的诗人徐志摩、林徽因、余光中等人的作品,还有现在活跃在诗坛一线,引领新诗风向的北岛、欧阳江河、杨炼等人的作品,轴线的末端延伸到了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新生代”诗人身上,他们是诗坛承前启后的中坚力量。书中没有选取“70后”青年诗人的作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杨克说:“好作品都是经时间的淘洗,选取相对来说时间沉淀更久一点的诗歌,是经时间打磨出来的珍珠。”

本书另一个选诗的标准,就是选取诗中从语言、意象、思想、情怀方面最适合孩子的纯粹之作。这些诗,天真、坦荡、情感流露自然。虽然诗歌题材广泛,涵盖了亲情、友情、风景、乡愁、死亡、历史等内容,但反映的都是人们心中的善良、乐观、勇敢、希望、坚持等积极向上的品质。这些诗,引导孩子们去感知、思索、想象,拓宽的是孩子心灵的空间。

书中有些诗,轻浅易读,像摇篮曲、像孩子的梦,比如叶圣陶的《小小的船》:“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就比较适合小学低年级的孩子,让孩子们在最简单的语言、最简单的画面中,开启纯美的想象,开启诗思,原来诗就是梦一样的生活。

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样脍炙人口的诗句,送给孩子的并不是写诗歌的技巧,而是理解、欣赏这个世界的角度、方法。教孩子在认知别人的同时,也感知自己在世界的位置,感受多层次,丰富而美妙的世界。这样的诗句,适合稍大一点的孩子去品读。或许,孩子在少年时尚不能完全体味诗中的真味,但随时间的流逝,诗会在孩子的心底发芽,长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诗是语言的孩子。适合孩子读的诗,天真、无邪、赤诚,是最接近孩子天性的语言。收录到这本书中的诗,相对于技巧来说,更强调语言的韵律之美、内容的纯净之美、思想的积极之美、人性的善良之美。书中的诗,偶有“复杂”、沉重的作品,比如罗门的《麦坚利堡》:“战争坐在此哭谁?它的笑声,曾使七万个灵魂陷落在比睡眠还深的地带。”它令人感受到世界的另一面,感受到温暖以外,还有残忍、还有战争、还有生命无辜的凋零;再比如欧阳江河的《玻璃工厂》:“我来了,我看见,我说出。语言和时间浑浊,泥沙俱下,一片盲目从中心散开。”思想的深意层层递进,它触碰心灵,令人想与之对话,却又难以言尽,只能用心体会。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美不言,在新诗的世界里,百无禁忌。但在杨克选编的这本书中,他有意回避了诗的另一重维度,比如审丑、病态忧郁的美,还有一些激烈的批判、讨伐等。这样的诗中,当然也不乏优秀之作,但杨克认为在孩子读诗的第一阶段,还是先从审美入手,这更符合人的思想成长、成熟的规律。

诗歌并非只为孩子而写,经典的诗歌属于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这本《给孩子的100首新诗》,也适合成人阅读。重回纯美的诗境,体会生活中最美好的语言、情感,重归纯真,返璞归真,重拾诗心,也是每一个成人最简单、也最奢侈的精神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