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1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103期(总第3120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遗落在信笺上的祝福
■祝宝玉
《教育导报》2017年第103期(总第3120期) 导报四版

喜欢读一些民国旧人的信笺,词句绵绵,情意真真,信的末尾总不会忘却一番祝福:敬颂钧安、即问近好、敬祝健康、此致敬礼,抑或是春安、冬安、日祺,刻祉……读罢阖信,让人心肠暖暖。

汉字的表意是最丰富的。在《鲁迅杂文书信选》中,就可找到30种不同的祝福套语,范围扩大些,那就更多了。避去客套的嫌疑,在那短短的字句还是能找出些古朴的情愫。过去的人多喜欢婉转的表达,把沉沉的情藏在文字的深处,单单去读是不行的,还需细细地品味,才能察知内在的深情厚谊。

如今的收藏界流行对民国信札的收藏,读民国时的信札,内容和精神是活的,他们的信札即使只看字,也比我们高明太多。他们的文字是带着体温的,带着一种特殊的时代风韵。

表述太过直白,恐怕是白话文的一大流弊,而久远的古文,又太深奥难懂,所以,那种文白参半的文字成了折中的选择。毕竟是笔墨落于文字,倘尽是些大俗话不免有些无趣而无深意,“文绉”一点也不是不可,但这就要求在文字上有些功夫,既要一般人能理解,还要让人掩卷后有回味的余地。所以,在那一大段一大段家长里短的铺陈后,缀上那古朴的祝福语,就文白和谐,点睛恰当了。

现在的人,已经不写信了,似乎也将这些旧的东西快忘却了。记得我上初中的时候,流行交笔友,我亦未能免俗,寄出去很多的信,也收到些信,虽天南海北,但文字都含着质朴的情怀,它们都被我收藏了起来,成了我记忆里最宝贵的一部分。当然,毕竟那时还小,学识有限,在信的末了写的都是些“向您全家问好”“祝身体健康”“祝你进步”“祝你成功”等等,虽然没有旧人们文雅,却也最真挚无比。

不管是何种形式的表述,只要情意真切,彼此都能明白的。只不过在通讯发达的今天,那些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的传说早都成为美好的童话,可是人们,应该还是喜欢这样的等待。想象一下,在某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也以这种方式送给亲朋好友一份惊喜,他们会是怎样的感动呢?

真期待在平淡的某一天收到一封远方的来信,在信的末尾还写有深深的祝福,我想,我一定会被感动得泪眼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