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3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104期(总第3121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生涯教育:从“考分”到“树人”的华丽转身
■本报记者 胡敏
《教育导报》2017年第104期(总第3121期) 导报三版
今年,上海、浙江首届“新高考”考生毕业。“新高考”背景下大学招生如何转变,“两依据一参考”如何实施揭开神秘面纱。虽然招考方式多元,但老师们发现一个共同趋势:综合素质评价这个参考要素,变得越来越重要。

分析今年两省市的考生数据,学生靠高考分数“裸分”进入大学的通道变窄,而纳入综合素质评价的招考方式,受到高校的青睐。

高校招生正在从“招分”向“招人”转变,高中如何深化改革,借助生涯教育实现从“考分”到“树人”转变?日前,四川省中学校长协会教学工作会第五次年会在成都外国语学校举行,四川校长与上海、浙江生涯教育专家进行了探讨。

生涯教育老师的“高考账”

“新高考”刚实施一年,浙江诸暨牌头中学坐镇尖子班的数学老师王惠丰决定“改行”,成为一名专职生涯规划教育老师。他算了一笔账:作为数学老师,他教得再好,班级平均分能提升3—4分,多5个学生上重点校就很了不起。而如果他引领生涯教育,每年可以帮助40个分数不够高的学生读上好大学。

身兼教务处主任的王惠丰,研究近几年高校招生动向,敏锐地发现高校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趋势。浙江从2011年开始三位一体(融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和高考为一体)招生制度试点工作,到2016年已有22个省市的88所高校加入三位一体招生,浙江省属高校力度更大,2016年,有43所省属高校实行三位一体招生。新办学校几乎全部采用综合素质评价招生。

“在浙江,如果你想进入名校,三位一体是主渠道。”王惠丰说,比如清华大学,每年来浙江招生150个左右,三位一体招生计划105个;上海交通大学每年在浙江招生320个左右,三位一体招生计划300个;复旦大学每年在浙江招生200个,三位一体招生计划200个。三位一体招生和传统意义上的自主招生有何不同?王惠丰认为区别很大。自主招生面向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方面,主要招竞赛生;三位一体是招综合素质能力全面发展的学生。王惠丰还拿出一个数据:2017年,高校在浙江三位一体招生计划是8100多人,有12万人次报名,至少有20—30%的考生报考,“这不是一个少数人参与的游戏。”

上海情况怎样呢?“上海在新高考改革中有5种被高校录取的方式,占比最大的就是综合素质评价录取。”上海市建平中学教务处主任王长俊认为,从近几年的数据看,综评录取的方式将成为主流。复旦大学在上海录取的总人数以500为例,仅27人通过裸考录取。而复旦大学的自主招生门槛很高,占用名额很少,王长俊分析,至少90—95%的学生通过综合评价方式录取。

三位一体、综合素质评价录取方式有多种组合,综合素质评价占比10%到30%不等。以综合素质评价量表为蓝本,加上面试表现,综合评分。综合素质评价量表可以直接分发到面试官手上,打造学生个性化教育重要性可见一斑。如何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成为亮点?浙江、上海的经验是通过生涯规划教育引领。从学校教育理念、课程建设到软硬件配套,共同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发展平台。

变革从顶层设计开始

新高考释放了强烈的信号:从“招分”向“招人”转变。成都外国语学校副校长孙继良认为,新高考把教育引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轨道上,要求提高学生选择性,考其所长,考其所好;引导学生培养专业兴趣和学科特长;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重视素质教育和综合表现;强调学生发展一贯表现,从而促进中学、大学有效衔接。这给学校带来深刻的变革:将由千校一面向一校一面转变,学校必须主动变型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他认为,未来的学校有三种形态:卓越形态(学生瞄准“双一流”);综合性高中(学生有何需求就开始什么课程);应用类高中(高职→应用类大学)。卓越形态的高中,必须实现自己的价值重塑。

王长俊介绍,建平中学从顶层设计开始变革,学校培养目标整体进行战略转型,聚焦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打造国际优质高中。在此目标引领下,学校聚焦课程改革、重构空间资源、优化教师结构、指导学生发展、重构评价机制等联动变革。

给学生提供个性化发展平台,课程要跟上。除常规课程外,建平中学重点建设了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100多门拓展型课程覆盖语言文学、数学、科学、人文与社会、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等领域,力求给学生足够的课程资源,让学生都能找到感兴趣的领域,有机会发展成一门专长。如果学校没有相应的课程,而学生又特别感兴趣,可以向教务部门申请。

项目型课程也是将学生思维引入深处的手段。学生把学科特长或兴趣爱好选择一个小切入点做成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创新能力。

课堂变革则主要体现在选科的指导。选科时要同时照顾多方面因素:职业发展需要,学科实力差异,以及全省、全国的考情分析。比如,上海和浙江都存在的一个现象,同时选物理和化学的考生吃了亏,因为选这两门科目的学生往往实力很强,竞争更为激烈。以至于后期出现物理都不敢选的现象。王长俊说,物理这种基础学科一旦弱化,创新能力就无从谈起。上海正在酝酿相应措施,引导考生选择物理的积极性。

生涯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研讨会上,各地老师还展示了生涯教育课程。心理老师、语文老师,甚至化学老师都巧妙地将生涯规划融入到课程中,或专题讨论,或学科融合。成都外国语学校校长龚智发认为,在中学阶段进行生涯规划与发展教育,既是中学生在身心发展方面的内在需要,也是对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实施立德树人方针政策的具体落实。成外成立了心理关护中心,以选修课方式开展生涯规划课。在2018年新高考改革启动后,还将根据具体情况对课程进行优化。

除了生涯规划课外,生涯教育还有许多内涵。浙江诸暨牌头中学主要用了三层体系。首先,以班主任为核心,任课老师共同构成导师团队,每个学生都有对应的导师负责跟踪指导。其次,学校有38人组成的生涯辅导团队,对生涯规划感兴趣的老师自愿参加,实行动态管理,增加他们外出学习的机会。老师们提供生涯规划课,对学生选科、报考方面进行指导,同时开放一对一咨询。第三,是生涯规划工作室,4位核心成员进行生涯课程开发、相关课题研究,学习最新的生涯规划理论成果,在全校推广,工作室由校长负责总协调,必要时能做到全校联动。

建平中学则把生涯规划教育做成实践课程。每届学生都要开设职业体验课,全年级停课两周,学生分赴领事馆、律所、医院、银行等企事业单位,进行跟岗体验。看到真实的行业现状后,有学生放弃了之前的职业方向,也有同学更坚定,进入到真实场景之后,学生的选择更趋于理性。

为解决过程性管理的问题,建平中学把学分制当作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纽带。学生有基础学分和特长学分,基础学分包括考试科目的学时学分和绩效学分,特长学分则着重用来评价个性特长,突出学生间的差异性,从而实现个性发展。另外,导师制也是给学生生涯规划提供指导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