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3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104期(总第3121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农村学前教育的“把脉人”
——记四川师范大学教授鄢超云
■本报记者 何元凯 整理
《教育导报》2017年第104期(总第3121期) 导报四版

2005年,鄢超云来到四川师范大学,成为在四川省工作的第一位学前教育专业博士。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教书育人、科研育人、服务育人。

从教至今,鄢超云先后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5部;主持省部级课题5项,参与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国家学前教育政策的研制;教学与科研成果获得了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2项、四川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三等奖3项。

教研之外,鄢超云还有着严肃而深沉的责任感。他跑遍了四川省各个县,实地指导,建设园区、培训教师,为多地农村学前教育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亲力亲为,走在农村学前教育的一线

鄢超云出生在农村,成长在农村。这不仅让他对农村教育有着深厚感情,也让他把得准农村学前教育的脉搏。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在人们正慌乱地收拾自己的恐惧和悲伤的6月,鄢超云已经走进了灾区开始调研学前教育受灾情况。当时去北川的一段公路上还不时有坠石滑落,他已经坐着车在上面来来回回。6月开始,鄢超云就带着研究生加入了灾区的流动幼儿园项目。他跑遍了省内的重灾区,实地走访了解学前教育受影响情况和灾后需求,同时把临时的幼儿园教育送到了灾区孩子们身边。成都去往各受灾区的路上,他可以细数当地大小幼儿园受灾情况,甚至讲得出不少当地小朋友和他们家庭的故事。

2008年下半年,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启动了汶川地震灾区的儿童友好家园建设和运营工作。作为儿童友好家园项目学前教育专业支持团队的负责人,鄢超云带着研究生数次跑遍40多个儿童友好家园。从友好家园如何因地制宜进行空间布局,到游戏材料如何投放;从家园作息时间如何制定,到日常活动与大型活动如何开展,鄢超云事事亲力亲为。

一轮又一轮的家园工作人员培训,鄢超云和他的团队带领当地老师了解基本的学前教育观念和知识,学习和操练基本的学前教育技能技巧。他的指导不是“视察”,而是“实干”,这使学前教育专业支持团队的工作受到了广大家园的一致好评。

汶川灾后重建,鄢超云又应邀主持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灾后学前教育重建项目“重建更美好”的监测评估项目。作为资深学前教育专家,他对整个项目实施了基线、中期和终期评估,确保了项目顺利进展,为汶川地震灾区学前教育灾后重建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2016年,世界学前教育组织对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团队在汶川地震后对灾区学前教育重建所作的贡献给予表彰,鄢超云作为代表上台领奖并作报告。

鄢超云跑遍了四川各县,熟悉农村地区的情况,国内学前教育专业杂志的编辑中流传这样一个说法:“在中国做农村学前教育研究,一定要听听鄢超云老师的观点。”

鄢超云对农村学前教育的看法从来不是干瘪的“落后”二字可以概括,农村儿童在他眼中也不是简单的“处境不利”。他不单单看到农村学前教育的种种问题,也看到农村幼儿园在地理、文化上所拥有的资源;他不单单评价农村学前教育在物质上的不充裕,更着眼农村幼儿园软件的问题;他不单单抱怨农村学前教育落后,更通过自己的项目区提升农村学前教育质量。

荥经县学前教育一直总体水平堪忧,且地区内幼儿园之间差异极大。但鄢超云看到了当地在开展儿童户外活动的问题和所具有的优势,因此,他与非政府组织“儿童乐益会”合作在荥经开展了幼儿户外活动质量提升的项目,全面主持场地规划、材料投放、课程开发和教师培训。

鄢超云到当地最偏远的幼儿园去了解情况、观摩儿童活动;带着学生实地给幼儿园设计和制作户外活动材料;组织当地老师到成都优质幼儿园参观学习,也把成都的优秀老师带到荥经给幼儿园把脉。两年时间里,荥经县幼儿园户外活动课程质量直线提升。领导重视了,硬件提升了,活动也丰富了,优质幼儿园和偏远地区幼儿园结对帮扶的制度形成了,老师们观念更新,也充满了干劲。

除了四川农村,鄢超云也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童乐益会等非政府组织合作主持和参与了包括贵州、云南、陕西等中西部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项目,用实际行动关心和支持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既要做经师,又要做人师

为了教给学生最有益的知识,鄢超云积极实践先进教学理念,推进教学改革。他重视分析学生的需要、研究学生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激发学生兴趣,以幽默风趣的授课风格、深入浅出的知识讲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学老师应该努力做到让学生觉得知识既是有用的,又是有趣的。”鄢超云说。

课堂上,鄢超云注重让学生自己说话,经常提出一些观点启发学生进行评述,且不轻易否定学生观点。在他创造的开放交流氛围中,学生收获的不仅是专业知识,还有基于交流和反思所形成的学习习惯。

鄢超云重视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促进实践性学习。他在主讲本科生的幼儿园教育评价课程中,要求学生自行设计评价方案和测量工具、进入幼儿园现场进行测量、收集处理数据后撰写评价报告,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评价的知识和能力,践行在评价中学评价。幼儿园教育评价先后被评为首批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为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鄢超云组织出台了多项措施。如推行了学术辅导员制度,即为每个年级的硕士生、博士生配备年轻教授或博士作为学术辅导员,开展学术沙龙,给学生们解答学术疑惑。他还组织落实了校外导师制度,校外导师为研究生提供了实践平台和实习机会,并协助指导学生的选题、搜集材料和论文撰写,提高了学院的专业硕士培养质量。

鄢超云认为,他的劳动对象,今天是学生,明天是教师,因此,在工作中他要求自己既要做经师,又要做人师。

他认识到锻炼机会对于学生的发展非常宝贵,在研究生指导过程中,积极主动为所带研究生从事教学实践、科研实践创造条件。此外,还经常协助联系调研机会,让学生深入一线进行调研,为他们联系见习与实习单位。

除了学业上的引导,鄢超云也给予学生工作生活上细心的支持。汶川地震后,得知北川的本科学生家庭受灾严重,他在赴北川调研时亲自去学生家走访,看到学生家庭经历的灾情,生活一向朴素简单的他个人拿出准备好的数千元现金资助学生家庭的灾后重建。

除了是学生的人生导师,鄢超云也是青年教师的职业导师。

2005年以来,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逐步打破原有的教研室制度,全面实施“专业-课程群-课程”三级教学团队制度。在此体系中,鄢超云作为学前专业整个课程群的负责人,也担任了“幼儿园教育评价”课程团队和“学前教育基本理论”课程团队的主要负责人,除承担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外,还帮助团队其他中青年教师梳理课程设计思路、组织与实施办法及课程评价与考核等工作。

鄢超云经常组织团队教研会,团队工作不断优化,为学院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作出了贡献。鄢超云致力于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又富有研究品味的团队氛围。在他的指导下,跟他一起共事的年轻教师逐渐成长为一个个教育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