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30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107期(总第3124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以改革促发展,推动教育全面迈进新时代
《教育导报》2017年第107期(总第3124期) 导报二版

(上接1版)四川大学创新人力资源动态配置新机制,动态配置用人计划,动态配置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动态配置绩效工资,激活教师干事和创新热情,为建设一流大学打造一支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的师资队伍。

正是在学校资源配置改革的支持下,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学校资源配置改革的支持下,建立了国家综合性新药研发技术大平台,不拘一格招揽人才,每年国际刊物发表 SCI论文500余篇,已有60余项创新药物研究成果成功转让给企业。

乐山师范学院创新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探索“互融共建”工作推进机制,以二级学院党组织为主体,与35个地方行政管理机构对接37个服务项目;专业优势定向,引领地方文化、经济和技术发展。

搭建平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与德国 KUKA、成都环龙共建“四川省工业机器人应用创新中心”,为中航工业、中国兵器工业、东方电气等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输送毕业生7160名,参与深海钻铤、高速导轨等关键零部件试验试制。

一系列成就背后,是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搭建产学研平台,不断推动科研成果产业转化的努力。该校先后与中科院成都分院、德阳市政府合作与共建,与100家大企业、10个重点特色产业园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对接。

依据产学研平台,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会聚了一批大国工匠、技术专家,建立教师轮岗制度,让教师进入产学研平台,将产学研融为一体。

在平台建设上享受改革成果的还有西南石油大学。构建学生创新创业“初级平台”,形成政校企“三位一体”双创帮扶模式;夯实教师科研转化“中级平台”,完善科技转化成果转让机制,仅“十二五”期间,学校签订的转化类项目就达2345项,项目合同资金14 .15亿元;升级成果孵化转移“高级平台”,鼓励科技成果和社会资本结合,大力推动科技成果市场化、产业化,近3年,学校与各大企业洽谈成果转化项目达500项。

勇立潮头,不断探索和完善现代教育制度

“教师自聘、管理自主、经费包干”,2014年,为简政放权、大力促进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成都市武侯区在新成立的川大附中西区学校实施“两自一包”改革。

这项改革将“人权”“财权”“事权”下放给学校,鼓励学校进行改革发展,探索破解编制难题新途径,激活区域教育活力。改革使得学校获得人事管理权,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补充师资,有了更大的选择权;教师薪酬真正体现多劳多酬,优劳优酬,不用按资排辈;川大附中西区学校教师获得学校的管理权,真正以主人翁意识融入到学校的建设中。

成都,正在不断完善中小学章程建设和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近年来,先后取消3项行政审批项目,下放5项行政权力,转变管理方式。印发《中小学章程制定规程》,确定50所试点学校,正逐步在天府新区、青白江区、新都区稳步推广“两自一包”经验。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加快建成成都“智慧教育”体系。

现代教育制度的运行需要评价体系的革新作为引导。作为被教育部确定为的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泸州在教育评价改革上敢为人先,攻坚克难,构建“三级”、“两类”、“三环节”要素的“323”教育质量诊断、综合评价与改进模式。借助第三方及本土培养的专业力量,连续开展两年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申报工作,并计划投资800万元研发“中小学质量综合评价数字化平台”。

在边远地区和革命老区,改革的热潮不断地涌现。以生本教育理念为驱动,兴文县充分利用当地苗文化,创新艺体课程。整合资源,通过各种阵地,组建极富民族地方特色的多种艺术社团,在体育活动中融入民族体育元素,扩大学生参与面和增强学生兴趣。面对农村学校规模越来越小、教师没有激情的困境,广元市利州区的一些小微学校联合起来成立联盟,资源共享,实现抱团发展,一举使得乡村教育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