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108期(总第3125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人文学科如何打造泛在课堂?
■本报记者 胡敏
《教育导报》2017年第108期(总第3125期) 导报三版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泛在学习等新技术、新理念的不断涌现,教育与信息化走向深度融合。日前,由中央电教馆组织的2017年“教育部——中国移动中小学骨干教师‘网络空间人人通’专项培训”首期培训在成都市泡桐树小学举行。该校英语教师团队展示了人文学科如何打造泛在课堂,并分享了人文学科在与技术融合过程中的探索及思考。

泡桐树小学教师打造的泛在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平板电脑,利用搜索引擎查阅资料;也可以利用爱剪辑、直播平台等新媒体工具,解决知识认知和知识运用的问题;还可以上传作业到网络空间,供同学交流和教师点评。……

技术手段多种多样,教师如何选择才能使课堂效率最大化?

展示课上,泡小教师刘曼丽围绕绘本《 It was a cold dark night》,让学生在听说读练中理清故事脉络,体会故事情感,并完成了多种形式的听说活动。除课程开始部分简单应用了平板电脑外,电子技术的使用集中在读后拓展环节:学生小组合作,在平板电脑上制作绘本故事思维导图,上传分享;课后作业部分,学生可以从制作录音、制作表演视频等难度各异的作业中任选一种完成,所有的资源集中上传到班级网站,使同学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学习变得便捷时尚。

一堂泛在课堂的示范课为何仅有几分钟运用了信息技术?四川省英语特级教师廖燕青说,这正是该校英语团队实验出来的结果。

这堂绘本阅读课,老师们准备了3个版本,目的就是探索3种运用信息技术的方式对学生学习兴趣和提升课堂效率的影响。第一个版本是读前、读中、读后都使用信息技术,聚光灯、无线克隆、推送作业等技术能用的都用上,课堂从头到尾都很热闹,但老师们发现,绘本阅读过程中,学生本身就能获得思考的乐趣,技术的过度使用实际上打断了孩子们的思维;第二个版本是在读前和读后使用信息技术,发现孩子的思维仍然会受到打扰;第三个版本就是最终呈现的版本,集中在读后拓展部分使用信息技术,虽然前期课堂不热闹,但学生的思维是流动的。学生通过平板电脑绘制思维导图,节省了时间,也让老师能够及时点评,在没有打断学生思维的情况下,增加了课堂效率。

“专家研究表明,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使用最有效的时间是5—8分钟。”廖燕青说,尤其是注重情感体验、思维流动的人文学科,更应把握信息技术使用的度,回归语言的本真。

除了控制时间,泡小英语团队还有另一条经验,就是根据课型决定信息技术介入的时机。泡小的常规英语课课型有故事教学、情景会话教学,词汇教学、句型教学,听力教学、字母&语音教学,阅读教学、游戏&练习教学和文化意识教学;拓展英语课课型有绘本教学、双语教学、游戏教学、戏剧表演、国际理解教学。

每一种课型有相对成熟的课堂结构,信息技术何时介入也有相对成熟的模块。比如绘本阅读课中,读后拓展除了本节课使用的“根据故事内容制作思维导图并上传”,作业中涉及的“小组合作制作绘本录音并上传”“表演故事并制作录像上传”“续编或改编故事并制作录像”等模块外,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电子书籍阅读”“根据思维导图复述故事”等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