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5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109期(总第3126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社会文化理论视角下的英语课堂
■贾贵勇
《教育导报》2017年第109期(总第3126期) 导报三版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社会文化理论,强调个人认知发展与社会活动的相互关系,认为个人的心理活动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个体的学习是知识的建构过程。其中的中介理论、最近发展区、支架原理和动态评估等在高中英语课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依据维果茨基的观点,知识通过中介得到完善和提升,中介是由外在的社会文化活动转向内在的心理功能的过程。教师话语是对学生语言输入的一个重要渠道,教师的中介作用就是选择最佳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

最近发展区指的是“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而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是动态的。教学要着眼于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使学习者当前的潜在发展水平即将成为下一个实际发展水平,同时不断创造出新的最近发展区。

支架性原理的提出,则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思想。所谓支架作用,是指提高学习者在认知发展上的支持和引导,使学习者从需要协助到能独立解决问题的转变。支架式教学要提高和完善学生的不足,找出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核心活动,进行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辅导和教学。实际教学中,鼓励、讲解、提示、回馈、演示、点拨、指导等都可以作为支架使用。

动态评估则立足于学生的多方面发展,关注于学生长期的学习状况,“过程取向”和“教学介入与评估相结合”是其最鲜明的特点,同时它突出社会文化、非智力因素等对个体潜能的影响。动态评估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供策略和激励等方面的有效帮助。

将社会文化理论引入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拓宽了语言习得的理论基础和研究领域,提高了英语课堂教学的效应,有利于改变学习环境,更新教师教学理念。

首先是教师角色的转变。在高中英语课堂中,教师不仅仅是教语言,还要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根据社会文化理论,教师要明白学生的认知发展产生于社会互动交往中,即在教师与同伴的交流互动中。教师要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创造与发展的语言环境,引导学生勇于用英语去表达自己的想法,用语言和其他符号系统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这个过程中,教师扮演着选择最佳方式促进学生内化的中介者。

其次是教师语码的转换。社会文化理论认为,母语在英语学习中有着重要作用。讲解词汇、语法、练习等,教师要进行语码的转换,降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程度。在英语课堂中,出现的所有教师语码转换类型可归为以下三类:句间转换、句内转换和附加语码转换。高中阶段,学生的英语发展处于成熟期,但还是不能较好地用英语进行高级认知活动。而在高级认知活动中,母语的概念系统可以用来思考、分析和概括等。母语作为中介,学生通过有意使用母语实现自我调控,提高英语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是教师话语思维层次的提高。教师话语在组织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学生知识传授的重要媒介。社会文化理论认为,语言输入是必要的,语言是思考、认知的工具。教师教的不仅仅是英语这种语词,还要传输与这些语词相关的思想和背景。英语教师应多关注自身话语的层次性、逻辑性、情境性、启发性和标准性等,提高教师话语思维层次,有利于对学生的思维发展进行启发和有效指导。

第四是会话教学的开展。维果茨基依据马克思的活动观,指出人的心理是在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活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在高中英语课堂中开展会话教学,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可根据掌握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等,选择会话材料和会话形式,鼓励合作学习。同伴影响与合作学习对个体心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四川省西充县晋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