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5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109期(总第3126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信息化成教育飞跃新引擎
《教育导报》2017年第109期(总第3126期) 导报三版

(上接1版)

告别一支粉笔、一张黑板的课堂,学生觉得新鲜好玩,学习兴趣被激发了。长宁县城北小学坐拥2014年新建占地30余亩的校舍,有全新的一体化班班通。但今年实验小学借读该校,学校礼让出一栋教学楼给客人,一些班级退回到粉笔黑板时代”。“现在每节课孩子们都在问:老师,我们好久才回到用班班通的日子哦。”数学教师罗钢说。

自从有了多媒体设备和办公电脑,宜宾县柏溪镇育才路小学数学教师廖堂蓉经过短期培训,逐渐爱上信息化教学方式,再也离不开了。

这两天,廖堂蓉正在上量角器一节,以前,得自己拿着教具在黑板上画,现在,电脑上的图形与学生手中使用的器具是一样的,形象直观,不会出现老师说了半天学生茫然的情况。

“老师节约了时间,学生自主学习和表现的机会就增加了。”不过,廖堂蓉随即补充道,这对老师备课和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有了新要求。“要更多考虑如何与学生互动,课前要设计如何用好空出的时间。”

新形势下,宜宾市的老师们狠下功夫,新老教师比着学习,带领学生进入新天地。为推动教学变革,宜宾市和区内各县还开展信息化教学技能比赛,切实将配好仪器和用好设备落到实处。

长宁县安宁中学,紧抓全县信息化建设契机,在配备两间各有56台电脑的计算机室里,师生一同操作与学习。今年,信息技术教师李静指导的学生作品《低碳生活》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获得全市中小学电脑绘画比赛一等奖。

莲花镇坪子上村小现已退休的教师李坤芬,2015年参加全县多媒体使用赛课活动获得二等奖。这让新来教师邓小勤受到鼓舞,每天下午都“猫”在学校的多媒体教室,自学如何备课和上课等知识。

有了条件,大妙乡中心校校长陈开伍踌躇满志地告诉记者,学校准备建名师工作室,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为乡村教师提供更宽阔的成长平台。

探索教师培训与资源库建设的本土化道路

有了设备,师生的热情也被点燃了,如何拓展信息技术使用的深度和充实教学资源库,又成了教育信息化新的难题。

宜宾县教学仪器站副站长唐科武介绍说,目前,主流的信息化教学资源都是成套购买北京、上海和东北地区的,虽然市县均拨发资金,拿来即用,但是各地的教育环境有差异,又会引起水土不服。

2006年,宜宾县研培中心成立,随即建立宜宾县研培网,先后开设了优课活动、试题资源、课件资源、教案资源等栏目,整合县内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探索本土化建设道路。柏溪镇还搭建自己的微课平台,鼓励教师上传优质课件,供区内教师互享。

为了用好全市骨干教师资源,挖掘自身教学资源库建设潜力,宜宾市教体局在今年国庆节前,专门召开专家培训会,组建由每个学科、每个学段组成的150人专家团队,编写和整合教案、 PPT、教学设计等。届时,全市城乡教师将用上量身打造的教学资源。

宜宾市各学校、教师在其领域内丰富获取教学资源的途径和搭建自己的平台。大妙乡中心校发动计算机使用熟练的老师,下载资料进行编写,建好课件和作业库后分发给学校和下辖的村小使用。老师们用着用着,就发现“上了套”,再也离不开了。兴文县城西小学计算机教师刘雄风搭建局域网,维护服务器,让老师将课件直接映射到班上电脑,U盘省了,还可共享教案。

师资培训方面,全市每年组织新老教师参与教育部的信息化教学培训,实施先学习,再返岗操作,再参加市教育信息化指导中心组织的考试,考试合格才能拿到证书的严格培训制度与管理。

宜宾县深入推进,组织县级、乡镇级和校级培训,构建多层次、多主题、多形式的培训体系。配备电子化教学设备后,柏溪镇组织了培训,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和实践操作,老师们基本掌握了相关技能。

在区县探索的基础上,宜宾市即将组织1000多人规模的专题培训会,挑选本市专家型教师和聘请市外专家为参会教师授课。

手段的更新,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育改革和教学质量提升,宜宾,正用好信息技术这一新引擎,全力推动教育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