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5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109期(总第3126期) 导报一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宜宾市在数字教育资源上整体布局,持续投入,丰富教学手段,不断完善资源库——
信息化成教育飞跃新引擎
■本报记者何文鑫文/图
《教育导报》2017年第109期(总第3126期) 导报一版

江安县大妙乡胜利小学信息技术老师郑闻涛指导学生操作计算机

兴文县莲花镇坪子上村小,距离县城20余公里,只有46个学生,7名教师,一至四年级,没有艺体教师。

这是宜宾市乡村教育的一个现状。随着宜宾市教育信息化布局的展开,技术手段打破了乡村学校封闭状态。在城市学校缩小与发达地区教育的差距的同时,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在加速提升。

打破乡村教育师资紧缺壁垒

2014年,作为首批“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单位,莲花镇坪子上村小通了网络,告别了“天锅”(卫星数字接收器)。

“以前‘天锅’信号不稳定,让人吃尽了苦头,还不能回放,错过了不少好课。如今,在网上什么课都有,很方便。”坪子上村小教师罗跃平说。

没有专业艺体教师,坪子上村小给学生找来音乐美术课程资源,让这几十个乡村孩子不去县城就能吸收成长所需的艺术素养。今年,学校进一步探索,用多媒体让三年级学生开始学英语。

在南溪区,阜鸣小学美术老师张红霞再也不用走小路去上课了。

阜鸣小学下辖的村小东堂小学,师生人数少,没法开齐艺术课。现在,南溪区学校配备了数字教室,可以在线上课,东堂小学的孩子们可以和中心校同学远距离同上艺术课了。东堂小学和阜鸣小学艺体课统一安排,只要有网络,手机上都可在线听课。

节约了路上所消耗的时间,张红霞可以更充分地备课。同步课堂上,两端学生作业均在课堂上完成,她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线条的改进。

“信息化手段是打破边远乡村学校信息闭塞、教学手段落后状态的有效途径,可以使乡村适龄儿童就近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特别是艺体教育。”宜宾市教育信息化指导中心主任虞强说。

学生们实践操作计算机的机会也在增加。2016年,整体搬迁至新校区后,江安县西江小学面积扩大了6倍多,校舍焕然一新。学校淘汰了老化的计算机,按照县上统一的100名学生6.45台电脑的标准配备,完全能能够满足最大班额使用。

今年,该县拿出400多万元增购1100台电脑,为维修和更换旧电脑留足空间。

如此教育技术投入的大手笔,同样体现在教师电子化办公设备的配备上。宜宾县柏溪镇政府在县教体局配套资金上做加法,为每位教师配办公电脑。柏溪镇育才路小学的信息化教学渗透到了课上、课后,沟通了学校与家庭;村小八一希望学校机器已经到位,就等着安装了。

对于教学条件的变化,在乡村教书20年的江安县大妙乡中心校校长陈开伍颇有感触:“现在学校不仅有多媒体,每个村小连打印机都配好了,老师们打印资料和试卷,不用发愁了。”

智慧课堂倒逼教学改革

在一堂四年级的数学课上,教师鲁琴琴用平板电脑为学生分发了课件资源,学生登录后就可以在自己的平板电脑上查看。这一幕就发生在南溪区长兴镇中心小学。

作为首批智慧课堂试点校,长兴镇中心小学学生可以提前预习老师分发的材料和课文,做完作业,老师在线反馈,达到有针对性的及时评价。

下课后,鲁琴琴班上学生项新苹演示了平时的自学方法。比如,预习语文课,遇到不认识的字词,点击后就有读音和解释,并附带笔顺笔画。

“智慧课堂的构建有利于教师在课后的数据分析,便于分类指导,因材施教。更重要的是,不断更新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形式,让学生学得快、懂得多,也就是倒逼着老师必须提高教学水平。”一同观课的宜宾市教育信息化指导中心副主任张醇说。

(下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