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7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110期(总第3127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从“读者”走向“创作者”
——探秘成都师范银都小学“作家班”现象
■本报记者 胡敏
校园广角《教育导报》2017年第110期(总第3127期) 导报二版
班上人人会写作、毕业之前能出书,在成都师范银都小学已不算新鲜事。教师万庆华班上出了6部儿童小说——《福娃使命》《古蜀部落历险记》《牧羊犬亚力》《蟑螂博士》《会说话的小布猴》《寻》,钟敏班上出诗集《云上的孩子》,李慧娟班上出写绘集《成长时光》,还有的班正在酝酿创作绘本。……“作家班”在成都师范银都小学呈集群式发展并且数量逐年上升,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教育现象。

10年6届学生,一位老师的“自我复制”

走进万庆华的办公室,就看到学生创作的小说醒目地摆在书架上。一本本装帧精美,均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等家喻户晓的出版社正式出版。今年4月出版的新作《寻》更是创下了半小时销售5000册的纪录。

早在2007年,万庆华就在班上尝试集体创作小说。当时目的很简单,就是“以读·创·行”,通过创作小说,让学生广泛阅读、深度阅读。最困扰大家的是创作主题,当时刚好全国都在为迎奥做准备,孩子们就提出以奥运会为背景创作,学生们以福娃为主人公,写五个福娃分别到五大洲邀请当地文学名著中的人物前来参加北京奥运会。

孩子们分成五个小组,每个小组重点研究一个洲的历史、地理、文化、文学名著等。万庆华发现,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得到了很大激发,阅读量激增,研究不同洲的同学还相互讨论,交换阅读。小说创作到关键时期,因“5·12”地震暂停,但孩子们已经对小说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暑假里主动相约到学校讨论、修改书稿,一些在北京、上海的孩子还远程参与。

一开始只是尝试创作,没想到出版后反响很好,万庆华带领孩子创作的热情便一发不可收拾。现在万庆华主要带高段学生,从2007年到现在带了6届学生,出了6本儿童小说。学生创作的题材丰富,有以四川古蜀文化为背景创作,有边境牧羊犬和患小儿麻痹症的童童(化名)之间的感人故事,有因被取绰号而自卑的孩子性格成长的故事,还有以留守儿童寻亲为背景的创作。

中高低段、两个校区,读创形式百花齐放

不仅万庆华班上,在成都师范银都小学,“作家班”百花齐放。“读·创·行”成为了成都师范银都小学的特色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已是教科室主任的万庆华带领老师们以课题形式,总结经验,推动“以读·创·行”的实践走向深入。

根据学生年龄段特点、兴趣和能力,“读·创·行”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李慧娟在班上孩子低段时,推动学生用绘画和写短文的方式记录生活,并出版写绘集。她认为在孩子进入正式写作前,这些自由地创作能够培养孩子写作兴趣。

教师钟敏针对小学中低段学生思维灵动、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开展诗歌创写活动,在学生四年级时,结集出版《云上的孩子》,得到诗人雪野等人的好评。如今,学生们进入六年级,钟敏的班上开展主题阅读,孩子们通过群文阅读、文学研讨会等形式加深对文字的理解。学生的创作也更为自由,以散文、小说为主。

而在一年级教师雷丹的班上,家校共同参与的绘画创作正在进行。学生读完绘本,还可以续编或创编绘本。三年级教师赵国凤的班上,学生们进行“百日打卡”阅读,学生每天写一两百字读书笔记,在互相鼓励的氛围下阅读和写作。

不同民族、不同省份,义卖捐赠播下爱的种子

创作不仅给孩子带来成长,还带来可观的收入。这笔收入怎么使用呢?“帮助困难的小朋友!”有同学提议。2008年,万庆华把学生们的卖书收入送给了“5·12”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彭州市小渔洞镇学校。

此后,集体创作、义卖、捐赠,成为银小的一个传统,孩子们知道写作能帮助他人,更有动力了。2014年6月,《牧羊犬亚力》出版时,孩子们与对口帮扶的德格县品学兼优的学生通信,了解他们的愿望。6月底,13个孩子、12位家长组成的爱心团队,经过3天的长途跋涉,将卖书款8万元,捐赠到德格县一完小和二完小100位孩子手中。

小说《寻》的创作过程本身就很有爱。万庆华带着学生们义卖的书款和孩子们的信援助云南芒市一所乡村小学的孩子们,了解了当地的真实情况后,同学们为乡村儿童留守现状叹息,也被乡村孩子寄来的信件感动,决定创编一个帮助留守儿童寻亲的故事。如今,书籍一经出版就受读者喜爱,学生也积极参与各种义卖,将筹集的款项再次用于捐助留守儿童。

“集体写作实验不仅仅是对孩子思考和表达能力的训练,更是人格的塑造和品德的培养。”四川省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何开四认为,银都小学的读创实验“走出了素质教育改革道路上了不起的一步”。

后记

“读者由读者造就”

读创活动的丰富多彩建立在银都小学浓厚的阅读氛围基础上。校长文莉说,银都小学老师爱读书,是建校以来就有的传统。互相荐书、品书,已成为老师们生活文化的一部分。

“读者由读者造就。”钟敏说,当老师回归到读者的身份,真正了解一本书,才能真正引导孩子热爱阅读和创作。万庆华认为读创活动百花齐放与学校的理念密不可分:鼓励教师个性化发展,学生个性化成长。依托学校小班化教学的特点,每个老师可以根据班级特点和个人风格打造个性化的读创氛围,从而推动学校读创活动百花齐放,学生创作大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