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9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111期(总第3128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第八届高等教育四川省教学成果奖拟授奖名单
《教育导报》2017年第111期(总第3128期) 导报四版

(上接3版)

 

281

西南医科大学

基于应用创新特点的医事法学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刘毅、罗刚、向歆、朱小平、王海容、刘世、徐正东、程文玉、章桦、刘霞

农医生物组

282

成都医学院

老年照护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赵小玉、曾兢、林琳、陈小菊、杨翔、何春渝、赵婉莉、黄琼、王艳、杨立威

农医生物组

283

西昌学院

应用型本科院校动科类专业技能训练及竞赛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黄志秋、何学谦、张谊、亓东明、郝桂英、杨红

农医生物组

284

四川大学

整合多学科优势,建设数字化口腔医学技术创新型本科实践教学平台

于海洋、岳莉、朱卓立、项涛、王剑、沈颉飞、周敏

农医生物组

285

西南民族大学

基于青藏高原基地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钟金城、杨丽雪、张大伟、益西康珠、泽丹卓玛、李键、文勇立、陈智华

农医生物组

286

西南民族大学

民族高校动物科学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字向东、郭春华、黄艳玲、李键、徐亚欧、陈智华、王利、王长庭、熊显荣、张正帆

农医生物组

287

四川大学

临床药学专业建设与实践

蒋学华、杨俊毅、李成容、杨男、王凌、兰轲、徐、张伶俐、胡明、周乃彤

农医生物组

288

四川农业大学

农业院校资源环境类专业“双创”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陈 强、王昌全、高雪松、袁大刚、何祖锋、徐精文、胡玉福、凌 静、余秀梅、干文芝

农医生物组

289

内江师范学院

基于学习设计的“导讲评研”教学

王新民、彭家寅、潘超、刘熠、刘成龙、吕晓亚、赵军、李章洙

师范组

290

西华师范大学

“五共”“三衔接”模式下地方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综合改革

傅学敏、周晓琳、刘玉平、梁玉敏、傅宗洪

师范组

291

四川师范大学

西部地区高师院校化学师范生培养创新与实践

冉鸣、黄萍、伍晓春、黄红梅、刘瑞、李权、毕剑、樊敏、徐成刚、饶显周

师范组

292

成都学院

“一主两翼”全科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魏青、张勇、范崇高、陈大伟、黄媛媛、王岚、廖彩之、姚便芳、刘华锦、黎昌友

师范组

293

西华师范大学

高师物理学专业实验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代伟、徐平川、陈太红、罗志全、兰小刚、张洁、王志红

师范组

294

西南科技大学

突破学科定势,重构能力和市场导向的卓越软件工程人才培养体系

范勇、潘娅、杨春明、李绘卓、陈永辉、余洋、贾小林、黄洪

实践教学组

295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多维度深化校企合作,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杜国宏、王建波、杨笔锋、孙秀斌、孟芳、刘鹏、陈子为、张福贵、曹俊友、蒋涛

实践教学组

296

成都中医药大学

基于国家卓越中医师计划的中医学专业本科生能力训练和评价体系

周仕轶、杨川、张琦、詹华奎、余常、成词松、袁斓、欧阳静、李阳倩、张微

实践教学组

297

西南交通大学

聚焦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培养土木类“卓越工程师”

梁东、康锐、申凌云、陈伟、刘兵、张克跃、许炜强、李国庆、季敬皓、詹刚

实践教学组

298

内江师范学院

鱼类遗传与育种学 “课程-基地-企业”一体化教学新模式

邹远超、齐泽民、覃川杰、李斌、王永明、李锐、谢碧文、吴俊、李军、王亮

实践教学组

299

攀枝花学院

基于产教融合的材料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实践教学平台的创新与实践

邹建新、周洪、杨成、王军、王能为、王海波、吴国洋

实践教学组

300

四川大学

药剂学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改革

何勤、张志荣、黄园、贺英菊、尹宗宁、龚涛、孙逊、毛声俊、邓黎、李琳丽

实践教学组

301

宜宾学院

工商管理类专业LC—MT—EV本土化案例教学模式构建

杨波、李成文、秦丽桦、余奎、白如彬、李斌、曾品红

实践教学组

302

西南财经大学

以六大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开放、引导、自主式”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体系探索

艾鸿、邹涛、吴晶、杨旭、张岷、周敏、胡舒

实践教学组

303

西南财经大学

以跨专业综合实验建设为基点,构建经管类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新模式

曹旭斌、杨大友、李幸、刘禹、陈浩、刘耘、何丹苹、郑钱莹、邬丽萍、吕俊超

实践教学组

304

四川传媒学院

应用型传媒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全程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张书玉、董孝璧、陈锦宣、王雪梅、杨高山、万崇伟、孙浩睿、王家元、袁帅、严正

实践教学组

305

西南财经大学

立足中国大地,创新实践教育体系,培养高端涉税管理人才

刘蓉、吕敏、蒋颖、李建军、周敏、张伦伦、郝晓薇、刘楠楠、魏洪云

实践教学组

306

西南科技大学

全面创新电子实训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探索与实践

曹文、姚远程、刘泾、李怀良、刘春梅、黎恒、秦明伟、罗亮

实践教学组

307

成都师范学院

计算机专业基于产学研融合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高晓玲、张敏辉、胡俊、匡胤、郭阳勇、孙睿、何俊林、谢帮伟、甘胜江、李婧晖

实践教学组

308

西南交通大学

职务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改革背景下分层式创业教育培养模式构建

刘凤、陈光、康凯宁、从政、余小英、李柏林、张婷婷、刘耀谦、李君、陈静

实践教学组

309

有关学会(四川师范大学)

地方院校财会类专业虚拟仿真实训改革与实践

丁明鲜、王官诚、杨建、胡萍、汤晖、徐臻、罗元青、高峻峰、张准、罗红

实践教学组

310

西南科技大学

自主搭建社会服务孵化平台,创新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辛勇、王斌、翟瑞、谢倩、张富洪、刘传军、陈幼平、沈潘艳、陈谢平、何琳琳

实践教学组

311

西南石油大学

基于导师责任制的研究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范式构建

王霞、陈玉祥、卢聪、张磊、肖鸿运、黄志强、王斌、杨雁、武元鹏、侯铎

实践教学组

312

西昌学院

竞赛引领,学创互促: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四四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董洪清、尹梦霞、李思、周伟韬、徐学英

实践教学组

313

西南石油大学

地方工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高军、梁琳、郭志钢、任皓、张磊、覃吉春、王睿、陈军华、庞敏、陈曦

综合组

314

四川大学

搭建学科竞赛平台,促进学生工程素质的全面提升

党亚固、李延芳、费德君、余徽、宋航、罗仕忠、李赛、姚舜、梁玉祥、承强

综合组

315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

落实到课程的全过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冯林、程庆、谭波、张雪、陈骑兵、王茜、董昕、邱伟、刘秀琼

综合组

316

西华大学

整合资源  着力协同  构建应用型的创新创业人才育人模式

马力、赵修文、蒋珍菊、黄琦、何太碧、何锡辉、姜昕、唐洁、熊朝坤、庄发文

综合组

317

四川文理学院

管办评分离视阈下新建本科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探索与实践

李壮成、王秀珍、文学运、黄培森

综合组

318

四川师范大学

地方高校研究生开放式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朱渌涛、黄燕、李晴华、张立、张译丹、苏杰、涂绪谋、付恒

综合组

319

乐山师范学院

增强“三业”契合,“七维度”深化旅游管理专业的应用性综合改革与实践

邱云志、郑元同、方海川、马力强、王瑛、郭剑英、张力、但强、秦容、宋秋

综合组

320

四川工商学院

民办高校“三四五”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胡雁、夏明忠、徐文龙、雷晓斌、熊斌、向军、刘祥超、宋薇、张海波

综合组

321

西南财经大学

高端证券人才“理论基础、思维方法、分析框架、工具应用”四位一体培养模式

冯用富、李映东、贺国生、王艳娇、王敬、张腾文、刘攀

综合组

322

四川大学

互联网+浪潮中的计算金融复合型双创人才培养

彭舰、马德功、段磊、吴良、卢莉、栾新成、杜江、顾婧

综合组

323

四川民族学院

藏文一类模式预科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太学英、春燕、林刚、沈群英、陈新

综合组

324

四川大学

开放?共享?融合 ——四川大学信息化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与实践

夏建钢、吕弋、崔亚强、张怡、龚小刚、凌斌、李麟、曾益峰、蒋明霞、王鹏

综合组

325

西华大学

“一中心三特色多扩展”的自主型学教管信息交互模式研究与实践

何太碧、潘华、宗莲松、杜铮、庄发文、林秀兰、谭金会、康、唐慧、李绍军

综合组

326

西南科技大学

共建共享多元化多样化继续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王营池、冉利龙、万嵩、周红燕、朱强、王天恒、刘玉莲、龙祖利、敬淇文、李青

综合组

327

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建设现代化工生产性实训基地,创新化工技术技能人才实践教学模式

张宏、李晋、王志斌、吴正勇、易飞、黄艳、邓启华、范凤艳、王林、何凤

高职高专组

328

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实践教学课程开发模式创新与实践

杨晓燕、马晓强、董莉、万红、李珂、李慧敏、刘川、成友才、王勇、潘军

高职高专组

329

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

构建“一承双创”育人体系,培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阎红、刘小平、洪波、黄平平、刘细丰、张晓霞、李娟、王磊义、周文文、罗健

高职高专组

330

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探索“会-站-室”校企合作创新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杨宗伟、王志斌、邓启华、王林、周文、范正平、任小鸿、张欣、陈昌涛、马小洪

高职高专组

331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立交桥”构建的研究与实践

何展荣、王金星、廖策权、何军、范军、牟顺海、刘进、徐滔、陈德航、黄世瑜

高职高专组

332

四川师范大学

地方院校专-本衔接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杨小平、郑秀清、李王英、阳家全、张叉、付竹、梁云林、吴茜、张春兰、王秋生

高职高专组

333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引培孵助”四级递进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

韩鹏、贺晓春、吕强、张健华、穆晓霞、阚萍、贾正松

高职高专组

334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

“政园企校”四方联动模式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长效机制研究——以泸州市为例

贺元成、彭涛、彭雪明、邓安容、洪兴华、潘绿萍

高职高专组

335

有关学会(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学院单独招生考试改革与分类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王晓琼、李全文、谭亮、王述升、孙莹、李燕、朱立平、曾友州

高职高专组

336

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创建451创意工场,培养传承与弘扬区域文化的应用型艺术设计文创人才

黄志刚、岳文喜、唐宏、张剑、韩焱、倪泰乐、黄志挺、刘静、刘静瑜、严婷婷

高职高专组

337

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

基于国际化的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洪波、税明丽、姜科、郭颖艳、王佳、曾丽、马志伟、申珧、易婷婷、高莹

高职高专组

338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

基层卫生人才培养中构建“政、校、行、院”联动机制的实践探索

张大凯、石静、薛正毅、杨志伟、庞嘉言、付洪涛、熊敏捷、陈文、张翅、孟伟

高职高专组

339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

基于区域内共建共享的高职公选课建设研究与实践

潘绿萍、彭涛、王少军、付先全、何兵、周文、毛逢银、胡玲、蒲先祥

高职高专组

340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

基于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一核三维五元”文化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

赵军、甘华银、王丽华、王雪松、王秋林、李聪、曹于亚、黄宏芮、赵俊峰、周华银

高职高专组

341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以协同创新基地建设促进高职制造类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郑金辉、刘建超、袁品均、王晓霞、林训超、李斌、郝炜、周树强、白凤光、王浩

高职高专组

342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两融双化”相结合培养符合行业标准的PLC工程技术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王赛、张强、张毅、黄应强、李(企业)、谢贤军(企业)、赖华、覃智广、刘铭煊、 李龙

高职高专组

343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协同创新型热加工专业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王泽忠、李艳丽、章友谊、王鹏、刘峰、孙学杰、翟开华、李志宏、吴代建、陈昆

高职高专组

344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实现‘五共同’,创新高校企业学院体制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赵克林、敬代和、朱龙、王宏旭、张莉萍、杜金晶、熊建云、云贵全、陈方亮、罗永刚

高职高专组

345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

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体制机制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与实践

杨大荣、蒋伟、卿勇、李元进、孙小智、杨征权、刘莉、唐荣伟、罗朝阳、陈明瑶

高职高专组

346

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基于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集群式”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柯玲、丁天霞、张全、奉友勤、周春平、程奋元、敖永红、潘岚、刘霞

高职高专组

347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

中西医结合特色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张先庚、梁小利、王红艳、姚永萍、付能荣、高静、刘月、刘琴、孙亚男、周菊

高职高专组

348

绵阳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院校开放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

李育书、沈利剑、何礼果、龙君君、乔之勇、王婷、王华斌、李平、唐文艳、陈国元

高职高专组

349

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四川理工学院)

面向工程应用的数学建模课程体系的优化与实践

兰恒友、黎克麟、刘自山、江治杰、张金山

理工组

350

西华大学

机械工程领域双专业卓越工程师协同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王进戈、蔡长韬、周利平、秦付军、张均富、万志昂、柳在鑫、陈朴、张恕远、夏重

理工组

351

西昌学院

应用型转型背景下民族地区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曾陈萍、董加强、赵益强、秦光、韩德、岳付强、杨艳

理工组

352

成都中医药大学

基于“立德树人”的中医药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构建与实践

叶军、沈涛、李勇、王海、田晓放、王军、周茜、杨帆、黎奇、徐雁行

综合组

353

西南民族大学

面向民族地区紧缺人才行业开展订单定向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曾明、张明善、李永政

综合组

354

四川文理学院

基于CDIO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五位一体”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蒲国林、贺建英、王光琼、唐青松、袁小艳、侯翔

实践教学组

355

四川警察学院

以网络攻防实验实训平台研究与实践为引领的网络警察创新人才培养

李进、钟华、冷涛、缪红、罗静、王刚、李艳、徐红

实践教学组

356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需求导向,特色引领,复合型旅游信息化人才“π型”实践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

黄萍、何源、孙艳玲、任啸、王玉琼、李贵卿、宋雪茜、何兴贵、龚季兴、杨丽娟

实践教学组

357

西华师范大学

高校“传统文化课程”育人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蔡东洲、文廷海、蒋晓春、熊梅、王伟伟

师范组

358

四川农业大学

“四学”理念引领制度创新提升高等农林院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研究与实践

李天、丁林、傅新红、王克冬、丁海萍、袁广胜、李武生、刘丽、赵海霞、张晓玲

农医生物组

359

成都中医药大学

具有中医药“工匠精神”特色的制药工程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傅超美、李小芳、崔名全、慈志敏、罗佳、邓、廖婉、张臻、章津铭、李文

农医生物组

360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互联网时代技术型文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杨骊、张超、郑伟、廖立、马秋穗、曾瑜、郭菊、霍岩、刘莹、姚茜

德文艺体组

361

宜宾学院

西部基层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之构建——以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法学专业为视角

邓中文、肖乾利、李凤军、雷安军、王海燕、刘廷华、叶成朋

德文艺体组

362

西南财经大学

普通高校“1+3体育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杨远波、蔡兴林、周正宏、黄道名、范佳音、杜文、阴涛、李治、张堰玲、彭宁

德文艺体组

363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适应航空装备制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刘晓辉、熊熙、郑金辉、彭亚娜、李军、刘可为、何建平、何先定、孙建丽、姚艾可

高职高专组

364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

构建成都创业学院全链条生态体系 推进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

王涛、严光玉、陈静、陈晓通、张兴荣

高职高专组

365

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综合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韦泽训、董莉、李海涛、李媛、阳旭艳、赖敏、傅丽霞、马晓强

高职高专组

366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具有航天文化特质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刘家、陈宇、王立波、王银、戚炎、王德佩、陈亮、夏江华、杨济铭

高职高专组

367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三次下乡四次进厂——基于白酒生产过程产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朱涛、梁宗余、周黎军、赵东(企业)、李俊强、陈慧、辜义洪、张敬慧、卢琳、黄河

高职高专组

368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实践探索

贺文佳、李绍先、贺婷、杨晓蕾、韩志敏、银燕、倪波、潘劲、龙斌、杨雅涵

高职高专组

369

四川传媒学院

基于CBMT课程体系建设的广告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肖建春、任丹丹、徐红旭、宁大鹏、李序、付志晴、赵玉文、金佳林、孙思、万幸

德文艺体组

370

西南石油大学

基于“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理念的E-P-I-E模式构建与实践

张敏、朱红钧、郭晓军、姚利、张继、兰冰芯 段又菁、肖虎、杨火海、舒小立

实践教学组

371

成都理工大学

基于成果产出教育的机电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刘明哲、杨健、孙未、王磊、周伟、刘念聪、曾国强、何兴杰、胡波、彭颖

理工组

372

成都中医药大学

基于“互联网+”建设中医学人才培养的后期临床教学管理云数据平台

陆华、郭静、王明谊、胡一梅、徐颖、郭本俊、左小红、王岚、王红伟、杨晗

农医生物组

373

西华师范大学

讲习联动、赛训一体、校校协同——“三位一体”教师技能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范曾丽、杨军、甘小洪、黎云祥、赵广宇、王平、彭正松

师范组

374

西南科技大学

立足心理发展关键期,构建大学生心理教育创新体系

张强、陈玉芳、周凤生、廖成中、杨惠琴、李菊芬、黎万和、辛勇、赵文、郭雯

德文艺体组

375

四川农业大学

以服务“三农”为特色的农林院校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张丽君、江霞、弓伟波、尚婧、董广辉、何杰、孙大江、马艳阳、余舒楠、蔡军

实践教学组

376

西南科技大学

着眼光电子技术的四元协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周自刚、王慧丽、韩艳玲、杨永佳、段旭梅、毕于铁、陈俊江

理工组

377

成都理工大学

理工科高校大学英语跨文化双向传输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研究

郑欢、段成、朱桂兰、张娇、李娟、向敏、阎黎明、潘延芳、邹灿、黄蕾

综合组

378

川北医学院

医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性技能竞赛构架

李春平、杨晓宏、郑倩、冉茂成、程博、曹俊芳

农医生物组

379

阿坝师范学院

以师生同步提升为目标的科研型讲义编写与研究型教学实践探索

杨仕椿、吴文权、蒋自国、赵伟、郑惠、蒲可莉

理工组

380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

面向四川开放教育系统的在线学习平台及学习支持系统构建与实践

刘纯龙、谭明杰、李华、周驰岷、林亮亮、杨永其、龚艺、纪娟

综合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