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2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112期(总第3129期) 导报一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放弃便是失败”
——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金牌选手报告会侧记
■本报记者何文鑫
《教育导报》2017年第112期(总第3129期) 导报一版

当首席专家通过翻译告诉宋彪,昨天比赛时对他的计时少了半个小时,所以,今天他比其他选手必须晚半个小时开始时,宋彪脑袋里嗡嗡直响。

宋彪强迫自己平静下来,重回赛场时,他已完成思路调整,加快操作。最终在1260余名参赛选手中以779分的最高分,摘得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唯一的最高奖——阿尔伯特·维达尔大奖。这是自2011年中国正式参加该赛事以来第一次获此殊荣。

中国选手的平均年龄不到21岁,但他们每一句参赛感言,都让在场师生感受到奋斗的骄傲,彰显了大国工匠的风采。

站上世界舞台

“竞赛是非常激烈的。每天都会有各种变化,换材料、改赛题、定规则,突如其来的问题让你应接不暇。”信息网络布线项目金牌获得者、天津市电子信息高级技术学校教师梁嘉伟以91.94分摘得该项目金牌,打破了日本队一直占据信息网络布线项目金牌的纪录。

信息网络布线这一项目环节很多,要求4天内由一个人独立完成。比赛共有5个模块的内容,其中4个由第三方出题,赛前几分钟才公布。

项目的图纸、设备、测试仪采用的英文说明书,梁嘉伟只能用休息时间熟悉。集训时,他慢慢悟出,盲目训练只会让自己看起来很努力,但问题并没有解决。他学会不时边做边想,将脑和手协调起来。

在专家和教练组的帮助下,梁嘉伟制订了多个竞赛方案,“努力并不一定成功,但放弃便是失败。”梁嘉伟说,最后一秒还未到之前,结果永远未知的,坚持才能看到希望。

“越努力越幸运”

夏天的杭州,室外温度接近50℃。为了掌握胶泥在不同温度下的性能,瓷砖贴面项目冠军、浙江建设技师学院崔兆举和队友在室外一呆6个小时。

一个作品3个面,需要用600多块瓷砖在3天内完成。识图、切割、镶贴和抹缝,周而复始。无数个3天过去,身后的废瓷砖越垒越高。今年国庆节,他仍加紧训练。

比赛第一天,心中有数的崔兆举仍难入睡。翌日凌晨4点便起床,将工序重新过了一遍。“正是艰苦的训练,不断地操作和学习,技能才会提高。面对残酷的竞争,最终才能脱颖而出。”崔兆举说。

“越努力越幸运。”这句话的背后是焊接项目冠军、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宁显海有些坎坷的经历。

1995年,宁显海出生在会理县一个山村。家中贫寒,初中时文化成绩不理想的他未考上高中,维持一家5口生计的父亲又有腿伤。作为长子,宁显海能想到改变家庭环境的途径,就是去学一门技术。

受堂哥影响,他进入攀枝花技师学院。获奖前的6年,他经历3次全国选拔赛,成绩均不理想。他彷徨过,也犹豫过。师傅周树春对焊接的热爱,对每道焊缝精益求精的态度,时刻激励着宁显海。他从阴影中迅速走出来,觉得“即使努力不成功,但至少自己的技术会更上一层楼。”

2016年6月,宁显海获得四川省选拔赛第一名;7月,获得全国选拔赛第一名,顺利拿到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入场券。

“ China, China, China”

“中国焊接,我们又赢了。”身披五星红旗的宁显海耳边是一阵高过一阵的“China, China, China”声浪。

“我幸运,因为生在崇尚科技、尊重人才的时代;我幸运,因为有国家级的技能大师和专家团队引航照明。”宁显海认为,有了企业的不放弃,有国家的强力推动,他才能站上世界舞台,实现梦想。

“从自己的变化,看到了中国职业教育和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梁嘉伟说,他将按照十九大精神,在新时代为职业教育站好岗,将更多的人才推向舞台,为“中国制造”贡献力量。

比起参赛几十年的老牌竞技国家和地区,我国职业教育刚刚进入舞台。然而,我们一直秣马厉兵,追赶差距。

2010年10月,中国代表团一行6人赴牙买加参加了世界技能组织召开的世界技能组织大会。在这次大会上,中国成为该组织第53个成员。

2011年,第一次参赛,摘得1个银牌,5个优胜奖。2013年、2015年、2017年,参加比赛的项目越来越多,获得的成绩也越来越好。国力的提升,实力的增强,让我们有了更大的信心,成功申办到2021年第46届大赛。

为了使国内技能人才获得更多的交流和切磋平台,我国在偶数年开展全国技能大赛,也即世界技能大赛的选拔赛。一般全国前10名选手进入集中培训,然后10进5,5进2,逐步淘汰,最后选出1名综合素质最优秀的选手代表国家参赛。

我国还于2013年开始开展中国青年技能营活动,每两年举办一次,为青年技师搭建宽阔的竞技平台。

“技能界一直渴望金牌,但争金夺银并不是最终目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主任付跃钦说,“一步步走来,最终希望点燃更多年轻人学技能、钻研技能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