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4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113期(总第3130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媒介素养教育进校园——
“网络原住民”如何提升“免疫力”?
■本报记者 殷樱 实习生 张力文 文/图
《教育导报》2017年第113期(总第3130期) 导报三版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生活被各种电子产品填满的“00后”成为了“数字时代的原住民”。根据调查显示,成都市中小学生的手机拥有率为73 .8%,手机上网率为44 .7%,其中30%的学生因为手机上网产生手机依赖。面对网络上铺天盖地的真假消息,媒介素养教育已成为国家信息战略的重要内容。

日前,成都市教育局《基于互联网背景下中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暨成都市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成果推广会在成都市金牛实验学校举行。课题组率先提出并形成德育创新品牌“多多媒素”,并在全国首创了由多方合作,采用多种方法,从多角度,多元文化出发,多维的发展学生的媒介素养的研究模式。

此次成果推广会的召开,标志着成都市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和媒介素养教育进校园的全面启动。今后,成都市将在所有学校逐步推广媒介素养课程,培养青少年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思辨能力,以及理性面对与运用新媒体。

成都市33中教师陈晓静给学生上媒介素养展示课

“网络原住民”更需具备媒介素养

别让脑袋变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关于最近刷爆朋友圈的‘左右脑’测试,你怎么看?”当成都市33中的老师陈晓静抛出这一问题,学生们纷纷展开激烈讨论,有学生说:“我测过好几次,但同样的答案有不同的结论”,也有学生猜测:“是随机分配的答案”……带着好奇,学生们大胆揣测起该小程序的推广目的。随后,陈晓静利用“新华社”的官方辟谣以及科学权威解读为学生揭开了小程序背后的真相,让学生思考如何理性解读媒介,建立关注信息源公信力的意识。

“成马”秀恩爱事件、马云为豪宅辟谣事件、网络热门广告《世界再大,大不过一盘番茄炒蛋》……在成果推广会当天,陈晓静给学生带来的这堂《新媒体时代,中学生媒介五问》的展示课,通过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事件,让学生认识到传播和推送各类媒体资源,一定要具备媒介素养,同时要理性解读媒体制作、传播、价值的正确判断。

对于课堂上这些案例,学生们并不陌生,甚至有参与传播。面对全球新媒体时代,作为“网络原住民”的他们对媒介的运用越来越熟悉,媒介的利与弊对他们的影响也更加突出。如何提高学生媒介素养的识别和评价基本能力显得格外重要。

为了更好地开展青少年网络信息安全和媒介素养工作,成都市教育局早在2014年就由成都市教育局宣教处牵头成立了《基于互联网背景下中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

成都市金牛区教培中心丘小云负责具体主持该课题的开展和实施。据她介绍,该课题在研究前先做过抽样调查,调查覆盖全市65个班级,共发放教师问卷466份,学生问卷2606份。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发现成都市中小学生已出现以下问题:读书报时间太少;手机依赖,且出现负面焦虑情绪;影响学习、休息;心理健康问题;遭遇不良信息等。

对于媒介素养的课堂问题,丘小云指出,大多以课外活动为主,无系统、多元的课程;重媒介概念的介绍和知识灌输,缺少在实践中对信息和新闻解构和重构能力的培养,也缺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一些老师也视媒介为洪水猛兽。

“研究发现的种种问题体现出该课题研究的必要性。”课题组负责人、成都市教育局宣教处调研员覃珺解释说,中小学生媒介素养是中小学生认识、评判、运用传媒的态度与能力,是中小学生对传媒信息的获取、理解、思辨、评估、选择、制作和传播的知识、态度和能力,是中小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让学生明白,如何“不把自己的脑袋变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首创研修共同体和“多多媒素”

让学生成为课题的主角

据了解,该课题由成都市教育局、金牛区教育局、成都传媒集团、复旦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金牛区教培中心共同组织实施,创建了成都首个集合教育行政、教育科研、高校、传媒行业,多层次、跨行业、跨领域的研修共同体。课题组还率先提出并形成德育创新品牌“多多媒素”,在全国首创了由多方合作,采用多种方法,从多角度,多元文化出发,多维度发展学生的媒介素养的研究模式。

目前,该课题已经在15所学校进行试点,开展了多领域、多文化、多角度、多层次以及多方合作的校本研究,形成了一系列有特色、操作性强的课程和课案。基地学校根据它们自身的校园文化及特长,发展各个不同的媒介素养项目,有些是网络文明,有些是家校联动,百花齐放,富有多元特色。

“学生才是学生问题的专家。”金牛实验中学媒介素养课题主研人员赵宇娟告诉记者,该校媒介素养的教材就是由学校老师与学生共同研发撰写的,学生担任编辑,全程参与到课程开发中。成立学生课题研究组就是希望学生能够表达心声,说出他们感兴趣的、和他们相关的话题,并就学生采访到的话题进行归类,进行课程整合以及课程开发。

学生的深度参与让他们跟媒介素养建立了密切关系。同时,金牛实验中学已将媒介素养课程纳入选修课体系。赵宇娟说,媒介素养是一项重要课题,已将其纳入学校立人教育选修课程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在课题中都对媒介素养有了更立体的认识。”

提升中学生媒介免疫力是秩序构建的根本目的。成都市二十中基于学生媒介的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来做课题研究,在网络及手机使用问题上,学校、家长和学生一起民主协商、共同制定《校园手机管理条例》和《网络文明公约》。成都市人北实验小学则将媒体素养教育根据课程内容率先在信息技术、心理健康和班队课程活动中进行渗透。在成都七中万达学校,学校社团成为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阵地。

未来,成都市中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还将进一步扩大,拟定继续由“丘小云工作室”牵头,在金牛区各学校全面推开,同时在全市其他区(市)县有条件的学校开展试点,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形成全市研修共同体,促进和推动中小学校的媒介素养教育与实践。